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當代中國(29)

民間規則進入正式法律的大門已經開啟。接下來就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工作了。國會議員們開始起草法律。非法定居者購買國有土地的價格被一再降低,最低限量的購買面積則一再縮小,方法也被大大簡化。起初還規定對非法定居者的土地要進行測量,後來連這一環節也被省略了。一系列立法的最終結果是,1867年透過了《宅地法》,成年公民只要經過登記,就可以在西部免費得到一塊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如果他在這塊土地上居住或耕作滿五年,就可以獲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

《宅地法》的公佈,是漫長的美國政府和民間互動的結局。雙方終於在這時找到了彼此的契合點。而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發現法律”的過程。法律從來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戒律,而是現實經驗的總結。“法律活在人們心中”這句話並不是要人們做馴順的良民,而是要求立法者有能力和耐心去發現法律,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把自己頭腦中設想出來的法律下發給人民。在許多國家,人們之所以不遵守法律,甚至根本不理睬法律,正是因為那種法律遠遠脫離了人們的現實。

財產所有權,作為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因素,是任何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確立有效的財產權,必須是一個“發現法律”的過程。變革中的社會確實需要一種政治策略,這種策略的核心任務就是在現實中找到真正發揮作用的所有權社會契約,並將它們納入正規的法律體系。所有權的變革能否成功,就在於此。

美國城市的郊區化

許多美國人都住在城市的郊區,而並不住在市中心。郊區的住宅,生活條件往往更為優越,吸引大批中產階級前往居住。對美國城市的這種郊區化趨勢,有各種評論。本文介紹了這種郊區化發展的起源。私營建築公司在其中發揮了創造潮流的作用。

萊維頓(Levittown)在美國是一個著名的詞,指的是萊維特父子建造的郊區城鎮。這種城鎮的發展,引起了美國城市化格局的重大轉變,大大促進了美國城市的郊區化。

二戰結束以後,大批美國大兵返回國內。這批人可為數不少,超過1600萬,而且大多是年輕力壯之輩。在戰場上廝殺了幾年以後,他們回到家鄉,該建設自己的小日子了。他們要結婚生子,要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住房。1946年一年就出生了新生兒340萬——這就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怎麼滿足這突然爆發的對住房的大量需求呢?這成為了擺在美國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時的美國,在住宅供應方面有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數量嚴重短缺。1930年代以來的經濟危機及隨後的世界大戰,使得可用於建造住宅的資源數量大大減少。房地產商或者破產,或者轉行,新屋建造數量很少。那些退伍的大兵,拿著為數不多的退伍金,想要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中購買住宅,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暫時和父母擠在一起居住。

這時,美蘇之間的冷戰也正愈演愈烈。在這種背景下,能否為人民提供足夠多足夠好的住房,就非常重要,具有制度競賽的意義。杜魯門總統宣稱:“在證明我們的*體制可以為我們的人民提供像樣的住房以前,我們怎麼能指望在歐洲推廣*呢?”而所謂“像樣的住房”,在美國人看來,就是獨立的帶院落的住房。這種住房區別於蘇聯那種集中居住的公寓式住宅。美國人諷刺那種集中式的住宅是“巢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當代中國(30)

杜魯門總統設法說服國會,向建築業投放了幾十億美元的財政撥款,推動住宅業的快速發展。這筆錢主要用於幫助退伍軍人獲得低息貸款。萊維特父子機敏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會,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投身住宅建造業。

戰前,萊維特父子就曾從事住宅業,並取得了成功。戰爭期間,他們為美國海軍一家造船廠的工人建造住房。透過這些專案,他們獲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和大批次、低成本建造住房的經驗。這種經驗幫助他們在戰後開創了美國住宅業的新時代。

1947年5月7日,萊維特公司在紐約郊區購買了4000英畝土地,宣佈要在這裡建造2000套住房。這些住房結構簡單、便宜,配備傢俱和主要設施,主要供退伍軍人家庭租用。這個專案被稱為萊維頓。在這個專案出現以前,美國的住宅建造業一般都是小規模的分散專案。萊維頓是當時全美最大的住房開發專案。萊維頓住宅充分體現了住宅建造的工業化性質。

為了加快建設進度,降低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