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絨腆起笨重的大肚捂住鼻子在向旁邊的人低聲說:“拉瑪的‘八字’與新娘的很合,她的父母地位高貴,身體健康,打卦的喇嘛說這些都能給新娘帶來好運。”年輕時呷絨舅舅覺得藏族的婚禮儀式過於繁瑣,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自己與年輕時的想法大相徑庭,而今越來越感到祖先留下來的“繁瑣”禮節倍加親切,能在心裡聞到儀式發出的芳香。因此,他作為女方的首席代表對儀式的每一個細節都嚴加把關,他不時地朝帳篷裡張望,看見經過挑選的富貴女人們正在給新娘編小辮,給新娘戴首飾,隨行喇嘛正在為新娘在唸《擁珠》經,祈福的鈴聲和新娘的金銀首飾的金屬聲編織成幸福的晨曲。

迎親的隊伍在新郎的舅舅普巴的帶領下來到新娘駐地同送親的隊伍會合,細心的孃舅呷絨不時地抖動鬍鬚眯著小眼睛看看帳外,帳篷外一群陪嫁的牛和羊叫成一片,“哈哈,在這喜慶吉祥的日子裡連畜生都在歌唱了。”呷絨逗樂地向帳篷裡的新娘傳達帳篷外的資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2 百年姻緣(2)(4)

《擁珠》經停止後,迎親儀式開始。普巴舅舅捧著繫有哈達的五彩之箭,將裝有小麥的小皮口袋和一小撮羊毛遞給呷絨舅舅並大聲地念道:“這五彩之箭,小麥口袋,羊毛三樣東西象徵福祿壽喜,人畜兩旺,願這對新人,幸福長壽,扎西得勒。”

呷絨舅舅接過贈物,兩位長輩相互躬身問候,孃舅回敬了一句:“哦呀,啦嗦,扎西得勒。”他故意把“哦呀,啦索”拖得長長的,體現出一種古老而久遠的韻味。新郎的哥哥將一根三尺長的三股羊毛搓成細繩,一端交給新娘,另一端交與喇嘛,喇嘛牽著繩開始唸誦修福經,呷絨眯上眼睛晃起腦袋仔細聆聽每一段每一句,喇嘛唸完修福經,面愁心喜的新娘脫下一件羊毛織的短披風,將羊毛繩和披風一齊遞與喇嘛。表示新娘不能把喇嘛所祈求來的好運全部帶走,給自己的孃家留下一部分,可以讓兩個家庭都能得到福氣。呷絨舅舅待這一儀式完成後,他向帳篷前的侍者揮了揮手,侍者立即放出桑煙,喇嘛再次吹響了吉祥的海螺,新娘在伴娘的攙扶下,圍著放有柏椏枝的清水桶繞轉三圈,喇嘛口中唸唸有詞地從一個木盒裡抓出一把糌粑、酥油、奶渣混合在一起的切瑪朝新娘要去的方向撒三次,這時人群中爆發出“啊荷荷,啊荷荷”的歡呼聲,新娘在喧囂的人群簇擁下上馬出發,合二為一的迎送隊伍帶著彩禮和陪嫁的二十個差巴組成歡樂的流動“哈達”向新郎駐地飄去。

米巴的管家正站在樓頂張著大嘴用魯尼的望遠鏡從東到西,從南至北,從頭頂到腳認真地搜尋著,當他看見一隻藏馬雞就在眼前時,他下意識地用手去抓了一把,結果連空氣也沒有抓到,他才意識到是魔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他移開望遠鏡看著它說:“真好玩。”當他再次拿起望遠鏡時,郎姆多山的丫口處色彩紛繁人頭攢動,他大聲喊道:“來了,來了。”

“走到哪裡了?”樓下有人探問。

“到郎姆丫口了。”

“嗯,還有半個時辰的路。”米巴估算,同時一邊吆喝,“哦呀呀,大家做好準備,米巴家幸福的一天到了。”說完打了一串昨晚剩餘的酒嗝,頓時,整個官寨蜂箱般喧鬧起來。

魯尼特意為自己放了一天假,他準備好了祿萊雙鏡頭反光鏡箱的照相機,準備拍下與自己家鄉相距萬里的另一番婚姻風情,最主要的原因是米巴吩咐管家背地裡有威脅性地告訴他,說:“今天他不能去獵殺動物,否則將殺氣衝了喜氣。”他不得不遵從了新郎家的建議。

送親的隊伍在飄散著濃濃香雪芭煙霧的寨子的樓屋間穿梭,不時抬頭同屋頂站滿的人相互招呼問好。遵從當地貢嘎木雅的規矩,送親隊伍不能直接進入官寨院子,而是全體送親的人必須騎在馬上,展開全世界唯一的最耗時的新娘入門前的說唱。

為了這古老的儀式,呷絨一口氣吃下了三斤牛肉、十三個酥油包子、喝了十三碗酥油茶,以保證在說唱時有足夠的體力,鉚足勁的呷絨唱道:“來到院壩和兩水交界的地方,怎麼沒有人託著盤子迎接呢?迎親的米巴家,雖然你們能翻越千山萬水,但迎娶我們家的新娘,沒有那麼容易吧?迎親的米巴家,號稱擁有親戚十三代,像白鹿十八叉;從故鄉到異鄉,翻越萬水千山,走過村寨草原,但要迎娶我們家的新娘,不會那麼容易吧?接親的哈達交給孃舅,從這裡誕生了婚禮歷史,婚禮歷史又誕生了哈達歷史,哈達歷史源遠流長無法表達。像這樣的歷史原因要述說很多吧;再說到佛主的著述,大藏經《甘珠爾》有一百零八部,第一部是般答八千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