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當時她,以及她的父母不但生活並不如意,心理狀態也較灰暗,全不見一個青春活潑的少女的歡顏。
親愛的棠叔和母親:
你們好。母親的來信和錢都收到了。可是在你來信前,可把我和舅父急躁死了。心中無限的焦躁和掛慮,真如死結一樣,無法解開,直至前日接到你的來信,始放下心來。但母親的苦悶和煩躁也像信一樣寄給了我們,看了來信,便有如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一樣,真使我們十分難過,可又無法在你面前慰問和幫助,故只希望用短短的數句來安慰母親你,渴望著你能放下煩雜的瑣事,渴望你能重發出歡欣的心情。
雖然這次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致使母親和叔叔二人整天憂心和彷徨,但相信團結就是力量,所以希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你都不可與棠叔有衝突。反而要大家互相商量、幫助、合作,因為無論什麼富有的財物,總有一天不再屬於你的,惟有珍貴的感情和愛是永恆的,它將帶給你永遠的幸福,所以當有麻煩的時候,你和棠叔都要忍著,大家來一個好好的商量和策劃,不要只曉得發脾氣和暴躁,這一切都無補於事。正所謂急而無謀,而且你知道棠叔叔是非常愛護你的,所以他有時發些脾氣都是因為心中實在太煩了,無意傷你心,故儘量要避免與他吵,過些時候便無事了。在這個人吃人的世界裡,真是凡事都要小心,正所謂人情薄過紙,所以棠叔叔希望能夠自我小心,多與母親商量,因為我們大家都是想你好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旅英(2)
好了,母親,你的內心我是會明白的,但我只有遙遙地安慰,希望你能夠原諒,尤其你和棠叔叔的身體都要自我照顧和好好保重,不要傷了寶貴的健康!雖然只是數句的祝福,卻是重重的心聲。
祝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女兒囡囡上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
翁美玲的世界觀很早便形成,在“人情薄過紙”的世界裡,她的那種淒涼的感覺躍然紙上,這種淒涼,無疑拉近了她與母親的距離,使她能夠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並提出確實的解決方法。
1974年,翁美玲十五歲,在香港玫瑰崗中學畢業。由於母親與繼父先她一年去往英國,她與舅父在香港生活了近兩年時光。而這一年,她終於也來到了英國,其中的過程並不順利,需要與英國的移民局反覆打交道,似乎從這個時候起,她已經能夠獨自承擔自己的命運。與移民局不斷的交道,又令她成熟了很多。
翁母與廖錦棠結婚後,前往英國生活,並在英國開小餐廳,外賣快餐,生活過得十分辛苦。而翁美玲由於移民手續的緣故滯留香港,致母女分離有兩年。在思念與掛念中,翁美玲扮演了母親的精神支柱的角色,她安慰母親,鼓勵她,並一再囑咐要她注意休息,多多保重。這段少女時光,翁美玲對社會、人世抱著“人吃人”的悲觀態度,但對未來依然充滿了希望。1974年下半年,翁美玲終於透過繁瑣的移民手續,到達英國與母親、繼父共同生活。再見時,她的成熟、懂事,令繼父廖錦棠很感動。
翁美玲在英國的家位於倫敦近郊,周圍的建築大都只有兩三層高度,環境很安靜,安靜得有些恐怖,有些荒涼。翁美玲一家的生活非常忙碌,也很平常,和許多當時的華裔家庭一樣,需要辛苦勞碌才能生存下來。
1982年,翁美玲進入娛樂圈主持《婦女新姿》後,在接受採訪時說及初到英國的感受,坦白當時的不習慣:“八年前到英國時,人生地不熟,凡事要自己做主,飲食起居都要親歷親為,初時實在有點不知所措,但後來習慣了又覺得很好玩,一方面學會了獨立生活,另一方面體會了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幸福。”
除了最後一年是工作,翁美玲在英國的八年,有七年的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第一年,翁美玲必須辦好轉學手續,她要申請到英國一家中學繼續學業。在第一次和學校註冊主任會面時,翁美玲就與她發生了爭論。因為從香港轉學插班,註冊主任對她的英文水平沒有信心,有點輕蔑地對她說:“你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個中國學生,我擔心你的英文程度不足應付課程,你留一年再說吧。”
註冊主任的想當然,隱含了某種歧視,對於少年氣盛的翁美玲來說,這樣草率而自以為是的決定不能接受,她不願俯就這名註冊主任的建議,乃抗議地說道:“要我降級,我寧願不讀你們這間學校。”
註冊主任最終讓步,一年之後,她的成績優良,令這名主任刮目相看。當年,翁美玲轉學去劍橋學院的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