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服飾,甚至私生活,都被翁美玲的影迷批得斑斑駁駁,不留半點情面。
在這種非理性的批評聲浪背後,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童年記憶以及對港劇的迷信在“作祟”。影迷對翁美玲先入為主的認可乃是過去他們接受了83版的《射鵰》,加之翁美玲的自殺身亡又博取了人們的同情,使她成為了黃蓉唯一的合法的扮演者,其他的扮演者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簪越和冒犯。在這個基礎上,於是一葉障目之,對真正的表演功底便視而不見。實在是翁美玲的幸運,“黃蓉”的不幸。
但無論如何,翁美玲版本的黃蓉已經被她的影迷推向了“經典”的地位,她的過去,她的死亡,她的身世,她的隱私,她的情愛,她的容貌,她的身材……她的一切,甚至她的缺點,也都在“蓉兒”的光環下被照耀得熠熠生輝。
引言(2)
1983年距離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當年拜倒在《射鵰》下的影迷如今大多年近三十,是最當道的時候,這同樣也是最珍惜童年時光的一群人。《射鵰》成為眾多70年代甚至80年代人的童年印痕,桃花島和黃蓉正式進入了回憶的“神壇”,在“人海茫茫找到了你”的旋律中每每沉屑泛起,感嘆千百回,猶如酒入愁腸。
在世間,總有些人被死亡所照耀,曾有三個女人有如此相似的命運:阮玲玉、林黛、翁美玲,她們屬於黑白電影時代、彩色電影時代、電視時代,一個逐漸走向更為廣闊受眾的娛樂事業。
第一章 童年(1)
翁美玲有一個坎坷的童年,從快樂到失意,其實只有百米之遙,這樣大起大落的生活給她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她對人世的態度有著悲觀冷漠的一面。
因為翁美玲的母親並非其父親的妻子,因此,童年時代的翁美玲就有著一般私生女的不幸,在七歲之前,翁父尚未去世,翁美玲和父親還生活在一起,她過著被雙親寵愛的快樂生活,這樣的日子,同其他人家的掌上明珠並無不同。但在翁美玲七歲的時候,這一切即刻成為如夢如泡影的回憶。
這一年,翁美玲的父親去世,而翁母無名無分,沒有分到夫家的任何遺產,翁美玲與母親的生活面臨困頓。所幸,翁母有一個誼弟陳景,親如手足,翁美玲母女多得他的照顧。
到十二三歲的時候,翁母改嫁廖錦棠,翁母與丈夫前往英國謀生,而翁美玲則與舅父一起在香港生活了兩年。
出於對世事浮沉、人情冷暖的深刻體會,翁美玲對社會抱著“人吃人”的冷淡看法,但她依然是個自強不息的女孩。
1985年5月16日清晨,五個女人一同來到香港一公眾殮房認屍,她們行動匆忙,面目悲傷,而在殮房的大門外面,早有大批記者在此守候多時,剎那間打破了殮房冰冷的寧靜。攝像機的鏡頭似乎比人還要多出幾個,紛紛探出了眼睛注視這一切。而這五個女人,就是要來給當紅影星翁美玲認領屍體的,她們是翁的乾媽和乾姐。
下午2時,她們又匆匆離開,殯儀館的一輛客貨車跟在她們後面,很快將翁美玲的屍體拉走,一瞬間,紅顏凋零的現實擺在人們的面前。
翁母在痛哭,而湯鎮業已經呆若木雞,悲傷、驚訝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他只有在好友苗僑偉的陪伴下才知道自己該如何行動。
媒體、無線電視臺、圈中朋友、親友、影迷……被她的自殺震傷,最傷心的人無非她的母親和愛侶湯鎮業。
香港人在報紙的訊息欄中找到了她,在《天師執位》、《射鵰英雄傳》、《十三妹》、《生鏽橋王》中遇見了她,在雜誌的紀念專刊裡懷念她,在親友的訪問中瞭解了她——翁美玲的死,在她葬禮的那一天終於形成了龍捲風,刮遍了全城。
如果不進演藝圈,翁美玲未必是這個命運,但如果翁美玲不是這個命運,她未必就是翁美玲,多少人要苦苦留住她,以為她的可愛、任性便是她的全部,豈知這可愛與任性裡也埋藏著自毀的恐怖。
的確,翁美玲無法再造,她是華人演藝產業一個階段性的標誌人物。我們只有讓時光倒流四十七年,在鏡子的碎片中與她相遇。
1959年翁美玲出生於香港,她的母親姓張,叫張明儀,舅父姓陳名景。她的父親呢?自然姓翁,但具體的名字卻沒有說出過,更多的背景也未見諸於報道,而她後來的繼父則叫廖錦棠。這是一個頗為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此曾有謠傳,說翁美玲並非翁母親生,而是翁母收養的孩子。
在翁美玲去世後,曾有記者到英國向翁的繼父廖錦棠求證,廖否定了這個傳言:“翁美玲是我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