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通常,合理的飲食,能夠滋養五臟,補氣養血,而不合理的飲食,則影響身體代謝,長期積累,則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老年人飲食養生則從老人代謝特點出發,搭配合理的飲食,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 四季飲食要有區別
《記·內則》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注:酸苦辛鹹,木火金水之所屬。)多其時味,所以養氣也。四時皆調以滑甘,象土之寄也。孫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鹹增苦,四季少甘增鹹。《內則》意在乘旺。孫氏意在扶衰,要之無論四時,五味不可偏多。《抱朴子》曰: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鹹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當時特未遽覺耳。
健康的飲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僅四季飲食來說,就充滿了玄妙的變化。《禮記·內則》中明言,春天裡該多吃酸的,夏天中多吃苦的,秋天裡多吃辛的,冬季多鹹食。這酸苦辛鹹其實是和天地五元素中的木火金水相對應的,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這對自身的養氣是很有幫助的。但同時記住四季之中要以甘甜來調節,就像金木水火土構築了土石萬物的基礎一般。
飲食之所以要跟著四季的變化而變,主要是因為四季溫度、溼度等外界條件變化的緣故,而且飲食是一門複雜而艱深的學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所能拘束的。於是,藥王孫思邈又說:“春季少吃酸多甜食,夏天少吃苦多辛食,秋季少吃辛多酸食,冬天少甜食多吃苦,不過總體上一年四季需要少吃甜食多吃鹹的。”
《禮記·內則》中飲食之說之所以和孫思邈觀點產生了差異,並不是中醫理論的矛盾,相反,二者是基於同一個理論基礎延伸出的類似觀點,只不過二者出發點不同。《禮記·內則》的意圖在於使健壯的身體更加強壯,而孫思邈目的是調養扶助身體虛弱的人。不過,無論是《禮記·內則》的看法,還是藥王的觀點,老人四季養生最重要的是,四季飲食要論味,但五味不可偏多。
身體健康是一個平衡的系統,任何與健康有關的事都要遵從適度原則,飲食也是如此。曹老先生引用《抱朴子》的話說:“酸食過多對脾有害,苦吃多了傷肺,辛食過多對肝不利,鹹食吃多了對腎不好。”由飲食導致的五臟受傷,或許當時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但長期積累後,就會在其他的病症上表現出來。因此,老人四季養生要防微杜漸,要因季節變化而相應變化。
養生課堂
真正的養生之術往往是無術之術,即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生活飲食中,遵從一定的養生秘訣,而四季多味的飲食養生方法,即是在看似雜亂無章的飲食中,攝取平衡的飲食,亦是一種無術之術。做法如下:
◇春天吃酸 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 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 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的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強血液迴圈。
第三章 飲食:脾胃調和百病除(2)
◇冬天養腎 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的好時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儘管不同的季節主不同味道,但切不可攝食過多,尤其是短時間內,否則也將影響身體健康,“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2。 老人飲食應偏淡
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每見多食鹹物必發渴,鹹屬水潤下,而反發渴者何?《內經》謂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血燥。其義似未顯豁。《泰西水法》曰:有如木燼成灰,漉灰得滷,可知鹹由火生也,故滷水不冰。愚按:物極必反,火極反鹹,則鹹極反渴。又玩坎卦中畫陽爻,即是水含火性之象,故腎中亦有真火。
老人飲食應偏淡。儘管鹽是百味之主,任何食物的美味都離不開鹽,但鹽過多則掠奪了食物原本的真味,而且對身體不好。《黃帝內經》中曾記載說,鹹味能令血凝,使血燥,而現代研究證明確實如此。
鹽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而鈉離子進入體內後,具有增加迴圈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