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堡,他回國後寫出了著名的《赤都心史》,在中國大地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於是,在中國北京辦起了許多“外國語補習學校”,所謂“外國語”者,實際上只有一種:俄語,中國大地上悄悄升起了“俄語熱”。
1918年8月30日,也就是列寧給孫中山覆信後不久,在心中重新燃起革命之火的孫中山通告海外中華革命黨人,他準備重訂黨章,整理黨務,以響應蘇俄的革命鬥爭。
。。
“五四運動”與中國國民黨(1)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結束後,戰勝的協約國大肆宣傳“公理戰勝,強權失敗”。由於中國由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於1917年宣佈參戰加入協約國集團,也成了戰勝國之一。
大戰結束後,為了討論戰後問題,1919年1月18日,協約國的2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也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專使團參加會議。
專使團的成員包括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利時公使魏宸組、南方軍政府代表王正廷。
這是中國第一次參與重大國際事務,這個專使團受到舉國一致的重視。
1915年,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負責簽字的就是這次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專使團的團長陸徵祥。
陸徵祥自幼學習外交,尤其擅長俄文,從1893年起就奉派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