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逃命去了,東門的葉將軍則是直接投降了。

《東書?本紀?威烈帝傳》記:元鼎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帝率軍攻破癸城,守將伏桓斃於鳳影將軍劍下。

數百年後,號為“劍筆”的著名史家昆吾淡在他的《論東朝百戰》中點評東朝徵北海這三城之戰時,分析了北海慘敗之原因:首先大局不利,北海先是失去同盟蒙成的聯兵,而後又率先出兵給了東朝大義名份;而後是兵力不敵,東朝之兵力足勝北海八萬有餘;再次則是應對東朝來勢洶洶的北伐策略失當,其一味採取守勢,失了銳氣,又將十二萬大軍分守三城,致使兵力分散,若能集十二萬大軍於一城與東朝相抗,定不至敗得如此之快;最後則是統帥不敵,伏桓雖在北海被稱為名將,但北海內有二十餘年的安定,外亦不過與東、蒙一些小摩擦,縱觀伏桓一生所歷,遠不能與自亂世腥風血雨中走來的東始修與風獨影相比。

亦因這一戰,後世評伏桓其人“名不符其實”,唯一對得起他名將稱號的是他的死亡,死在名將中名將的“鳳王”風獨影劍下,後世之人認為這予他,是一項殊榮。沒有人知道,當年,當長劍劃破咽喉,當伏桓自高空跌落,他腦中閃過的念頭只是:世間怎會有這樣的女子,殺人如折花,了無畏色。

帶著一絲無解的悲憫,伏桓在癸城城樓下的黃塵裡閉上了雙眼。

而伏桓的敗亡,對於北海的打擊卻幾乎是致命的。

三、天下何限IIIIII

攻破癸城後,東軍稍作休整,於六月二十七日分兩路起程。一路由風獨影領兵,向東而行,一路由東始修領兵,向西進發,兩路大軍採分兵夾擊之勢,繼續北海征途。

七月一日,風獨影攻破邩城。

七月三日,東始修攻破坪城。

七月七日,風獨影攻破壇城。

七月八日,東始修攻破佃城。

七月十一日,風獨影抵顴城,守將開城投降。

七月十二日,東始修抵夽城,卻發現是一座空城,守將早已率眾逃亡。

……

於是東朝兩路大軍挾浩然不可抵擋之勢向北海進發,而北海之守將,要麼城破殉城,要麼望風而逃,要麼舉城投降,東朝鐵騎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短短一月內,便已攻佔北海大半城池。

至八月六日,風獨影與東始修兩路大軍會於玹城,以合圍之勢圍住了北海的王都。

“射出箭書:大軍三日不攻城,是降是戰,望北海王慎重。”東始修高踞馬上遙指玹城。

“陛下且慢。”一旁隨軍的長史打馬上前,“而今我朝勝局已定,北海孤城一座。陛下御駕親征至此,何行箭書,當派使臣攜詔堂堂正正入城,由北海以百米錦仗之儀接書,才顯陛下之聖君風範,亦彰我天朝泱泱大國之氣魄。”

東始修聞言看了長史一眼,手一抬,龍荼即捧筆上前,他接過筆,順手從披風上撕下一塊,就以龍荼的背為案,揮筆而下,便是龍飛鳳舞一行大字。寫好了,提著迎風一展,右手再伸,龍荼即奉上了弓箭,拉開長弓時,他轉首看了一眼長史,道:“二十萬鐵騎已直逼北海王都,天朝氣魄還需彰顯?滅國在即,難道北海王還不知朕之威?”

長史愣了愣。

“長史,朕無需那些花架子排場,朕只要北海王在降與戰之中選一個就是!”話音落下,弓弦作響,長箭挾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疾飛而去。

眼見鐵箭呼嘯而過,如一道銀電劃破長空,萬千將士齊齊舉起刀槍:

“威!威!威!”

那喝聲在天地間蕩起隆隆回響,仿能撼天動地,直震得玹城之上人心惶惶。

當日,東軍紮營於玹城百丈外。

******

夜沉如墨,星月如銀。

風獨影掀起帳門,走出營帳,遙望對面夜色裡的玹城。

只要拿下此城,北征便將結束,很快便可班師回朝。

思及帝都裡的人和事,心頭沉了沉。

對面的玹城裡,有那位豔冠當世的北海長公主,不知到底是何等的美色,而……那樣的絕色美人,配四哥正當。想到這,心頭刺痛,不由深深吸氣,耳邊聽得齊扎的腳步聲,那是巡守計程車兵到了,足下一點,人便倒了帳頂。盤膝坐下,抬首仰望,便見一彎弦月如勾,皎潔的銀輝灑下,在這大軍駐紮之地,即算是炎夏裡亦顯出幾分凜冽。

靜坐良久,她伸手自懷中取出一物,久久凝視。

那是一塊圓形玉佩,卻非整玉,而是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