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歷史的傳說,
卻凝聚了藝術的精華和涵養。
(四)、村莊
風侵雨蝕雕刻著壁立的堡牆,
千年老柳萌發了綠色的希望,
三皇五帝從煙雨中走來,
唐宗宋祖送走了冰河的*,
桃花捧給她明媚的春色,
冬雪給她披上悲壯的蒼涼。
原野用神奇變換著四季的姿色,
金秋用畫卷記述著簡樸的碩果,
正月的喧囂是生活火熱的烘托,
中秋的圓月是人間悲歡的濃縮,
頑童的歌聲唱響了生命的起點,
衰草的枯榮延續了宇宙的輝煌。
若愚2011…4…7 。 想看書來
《若愚文集①》之序言
《若愚文集①》之序言
張 文 波
回來的時候,真的很累。可是,我還是強打精神,坐在電腦前。
真的很抱歉,若愚先生的文稿放在我這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答應為他作序。可是,我真的好忙好忙,一直騰不出時間能坐在電腦前,寫一段文字。前兩天,若愚打來電話,說是出版社催了好幾次了,但是又不忍來打擾我——他知道我很忙。說實話,從16日到現在,我只睡了一個完整覺,期間更有四個晚上整夜未眠。誰會相信?誰能理解呢?我就是這樣走在仕途上,走在我的仕途上!
若愚先生喜歡讀書、博聞強識,*倜儻,敢於仗義執言,很有文人的風骨。但是很少動筆,直到離崗後,才慢慢喜歡上了寫作。《師爺入仕》可算若愚先生的處女作。一經發表,即獲好評,可謂出手不凡。若愚先生將此文和十幾篇短文合成《 若愚文集 ① 》一書,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說實話,若愚先生的文稿我讀的不是很細,還是給我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師爺入仕》。雖然我沒有師爺那樣的幸運,也沒有那樣不同尋常的出生,更沒有那樣美麗的豔遇,也沒有什麼貴人舉薦,但是我從遙遠的渤海之濱走來,混跡“仕途”,還做到了鎮長的位子上,而且一坐四年。仕途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不知從什麼時候,公務員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起來,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越來越多,凌空架起一座五彩斑斕的獨木橋。我不知道那些僥倖考取的公務員工作後的感受如何。但我相信,報考前看到的那五彩斑斕只是空氣裡些微的水珠發散了普通的陽光。仕途的坎坷與曲折,只有身臨其境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師爺很聰明,但是不是聰明的人都能成功;師爺也很敬業,但是敬業的人未必都能進步;師爺是幸運的,只有幸運的人,才能體會到成功滋味。這就是仕途,這就是我心中的仕途。如果你有前輩的庇廕和託舉,無疑是最大的幸運,因為那意味著你不必掙扎和攀爬就能到達一定的高度,你就能擁有更長久的自信和驕傲;如果你的才幹得到決策者的賞識,你也是幸運的,至少你不需要漫長的等待就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而大多數人就是在無限的等待中老去的;如果你身在仕途,雖然平平淡淡,但是沒有遇到驚險的事件,你也是幸運的。趙本山說得好:當官的“不在於飛多高,重要的在於平穩著陸”,我們注意到,很多才華橫溢的官員栽在“偶然”的事件中。
現在的地方政府,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有限的權利,無限的責任;有人問責,無人解難;處在政策和法律的夾縫中,政策的制定者毫無執行政策的經驗,又不瞭解基層的實際,滿心理想主義的華彩,說起來頭頭是道,殊不知做起來步步維艱!在這樣的從政環境下,做官更重要的是智慧和運氣,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對上級效忠遠比對群眾關心愛護重要。記得有重要的領導說過,要提拔重用那些百姓喜歡的老實人,引起輿論關注,殊不知那些百姓喜歡信任的老實人上級領導怎麼會知道呢?像我這樣走下層路線的人,要是能被提拔才怪呢!前些時候,我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摘錄了前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徐其耀寫給兒子的信,寫做人、做官、做事的心得體會。這種反面教材,屢見不鮮,令我震撼!這是我這樣出身平民百姓家的公務員永遠也想不到的。我想,若愚先生筆下的師爺不過和我一樣,出身農村。也是一個小小的鎮長,其實也算不得入仕,頂多算“入事”而已,他一定也沒有徐其耀那樣的“境界”吧?好在師爺找到了“靠山”,一定會官運亨通,達到很高的“境界”。
拉拉雜雜說了很多,我自己也有點不知所云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若愚先生的小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