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法是: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麼要責罵他,或者你為什麼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並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得以保持,不正確的行為得以矯正。

孩子有時也會本能地使用強化定律。有時候,他們會本能地透過強化某些行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為來訓練他們的父母,而不是他們的父母訓練孩子。例如,當父母要外出時,小薇薇也吵著要跟去,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跟保姆留在家裡,為此,甚至不惜哭哭啼啼,在地上打滾,弄髒自己最喜歡的衣服。

想到孩子最喜歡吃奶糖,雖然為了防止她長蛀牙,奶糖都被刻意地藏了起來。但這次為了讓孩子早點停止吵鬧哭泣,薇薇的父母給她找出了一包奶糖,並許諾回來的時候給他買禮物。

事實上,薇薇父母的舉動無意中鼓勵了小薇薇以哭鬧來達到目的,如果下一次她想達到什麼目的的話,首先想到的方法肯定是哭鬧。從強化定律上來說,薇薇父母的舉動恰恰沒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她的眼淚和哭鬧。

第六章 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2)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小薇薇還沒有開始落淚時就給她以鼓勵,鼓勵她與父母合作,這樣,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孩子會在潛意識裡形成這樣的概念:不哭泣,跟父母合作,就會有獎勵。而不是哭泣就能解決問題。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別哭了,寶貝,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別亂潑水,要是你聽話,我給你買巧克力。”……也許當時很有效,孩子馬上不哭不鬧了。但是,事實上,這是父母在用“獎勵”的方式來換取孩子停止不良的行為。短暫的安寧之後,孩子可能會形成不良行為可以換來“獎勵”的觀點,到那時就為時已晚了。

獎勵和懲罰是對孩子行為的外部強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透過影響孩子的自身評價,對孩子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獎勵時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不斷開化;懲罰時用語要得體、適度、就事論事,使孩子明白為什麼受罰和怎樣改過。

小故事

有一類梭子魚特別愛吃鯉科小魚。如果把這些梭子魚和它的小獵物們一起放到水槽裡,水槽裡很快就只剩下梭子魚了。然而,當我們在水槽裡放進一塊玻璃板,把梭子魚和鯉科小魚隔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梭子魚看不見玻璃,每次當它追逐自己美餐的時候,都會結結實實地撞到玻璃板上。開始時,梭子魚會一次又一次遊向玻璃,撞得暈天昏地。顯然,梭子魚的獵食行為沒有得到強化,因此它慢慢地消失了。

最後,梭子魚終於懂得了這些小魚是可望不可及的,於是,它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時,再把玻璃板從水槽裡拿走,結果卻變成:這些鯉科小魚居然可以十分安全地繞著它們的天敵游來游去。梭子魚再也不想去吃掉它們,因為它懂得這樣一個道理:這些小魚是吃不到的。

令人吃驚的是,最後,這些大型的梭子魚竟然餓死了,而它所喜愛的食物還時不時地遊過它的嘴邊。

用獎賞進行強化

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應該得到父母的讚揚,這是對孩子的積極行為進行強化的最好方式。父母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會加倍努力,取得的進步一定會積少成多,實現從量的變化到質的飛躍。

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該懂得去發現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且立即予以重視和嘉獎,不要在孩子表現良好時漠然視之。表揚孩子的正性行為比責備他們的負性行為更有效。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每一個好的行動都應受到鼓勵,哪怕他做得不到位。這種經常的鼓勵會增加孩子的正性行為、減少負性行為。這比只關注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好得多,並會增加孩子的競爭意識、自信和自尊,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願望。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孩子正在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下決心改正時,父母一定要表示讚賞,給予鼓勵,進行強化。不要用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承諾,更不要諷刺挖苦;對孩子改正錯誤也絕不要失去信心。當孩子有了改正錯誤的意願時,家長除了讚賞和鼓勵外,還需要多一分耐心和寬容。如果得不到家長的讚賞和支援,孩子會感到十分失望,很可能放棄改正錯誤的行動,導致積極行為的消失。

媽媽最近因為小偉的壞毛病頭疼得厲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偉經常忘記把牙刷放到漱口杯裡,每次刷完牙,他總是順手就丟在洗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