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止戰。
流血固然悲慘,但若是為了避免更多的人死亡,避免更多的流血生,則又是值得的了。
真想戰爭早點結束。
………【第四章 渡江】………
吳元慶呆望河對岸,想像渡河之法,最可怕的就是敵人的弓箭,因為人馬半渡之時,弓箭射來,最難防備。
吳元慶忽然想到一計,忙同林潔回到營中,對李愬說了自己的打算。
李愬大喜道:“這個妙計甚好,定能夠渡過河去。我原說過二弟一人,勝於十萬精兵的。”
吳元慶笑道:“大哥你且別忙著誇我,成與不成還不知道呢。”
這日中夜,一彎新月早早升起,像一輪小舟在雲海裡沉浮,天地間靜得可怕,所有的山川樹木在月光下若隱若現,看不清楚,卻又並不漆黑一片。
其時微風不起,溵水波瀾不興,月光下,兩隻大木筏並排向對岸駛去,對岸敵人看見了,都鼓譟起來,一邊大聲呼喝,一邊亂箭齊,只聽得刷刷之聲不絕,似寒風吹過竹林,似大雪壓折樹枝,只見筏中站立的兵士紛紛中箭,但卻都站立不倒,淮西兵大吃一驚,疑為神人下凡。
木筏快的向對岸急駛,淮西兵大急,忙調集弓弩手來射,哪裡射得住?雖有幾個倒下,許多卻仍是若無其事,忙調動大批人馬集結在岸邊阻截。眼見得敵筏已經靠岸,眾淮西兵大吃一驚,只見月光微茫之下,木筏上密密麻麻的站滿了稻草人,皆身披鎧甲,頭戴銀盔,卻哪裡有半個人影?
敵將見狀,知已中計,便在此時,只見火光沖天,一里之外,有敵軍乘船渡河,吶喊鼓譟之聲響徹雲霄。火光隨風而動,更顯得聲勢極大。敵將忙帶領人馬過去阻截。
吳元慶和林潔帶領五十名會水的勇士伏於木筏之下,見敵人中計,紛紛鑽了出來,立即搭立浮橋,李愬帶領的大隊人馬跟隨而渡。
敵將奔到火把之處,卻見仍是一船稻草人,稻草上卻點著了火。大驚回,官兵卻早已經紛紛過河,忙又奔了回來。
吳元慶與林潔當先衝殺,過來的官軍越來越多,敵人見勢大,奮起反擊。屯於溵水的所有官兵,見李愬軍過河,都紛紛過河。
吳元慶就好像一把尖刀,**了敵人心腹,撕裂開了一個口子,其餘部隊頓時膽壯,亦紛紛動攻擊,淮西兵頓時大亂,顧得了這裡,顧不了那裡,溵水全面失守。
其時李光顏軍亦渡過溵水,並攻戰郾城,斬敵近三萬。官軍聲勢大振。吳元濟聞訊大懼,忙調董重質防守洄曲,所有親信將領竟皆調至董重質麾下,以防官軍。
李愬亦分兵攻下柵壘數處。
李愬覺得攻佔蔡州的時機已到,叫吳秀琳前來商議。
吳秀琳道:“若要攻佔蔡州,非有李祐不可。李祐文武雙全,對蔡州最為熟悉,若得他為應,最好不過。”
李祐其時駐守興橋柵,李愬聽說,說道:“那麼我們便先攻下李祐。”
吳元慶笑道:“李祐何用攻擊?我定叫他立馬來降。”
這日李祐帶領人馬,到一個叫做張柴村的地方割麥以充軍需,吳元慶帶領三百人馬埋伏在樹林之中,待李祐從此經過之時,忽然衝出,李祐大驚,抽出劍來。
吳元慶叫道:“大膽李祐,你還認識我嗎?”
李祐見是吳元慶,心中一喜,卻喝道:“大膽賊子,你是誰?竟敢攻擊於我。”說著向吳元慶猛刺一劍,卻使了個眼色。吳元慶會意,還了一劍,喝道:“大膽反賊,天兵已到,還不投降嗎?”
兩人施展輕功,躍上樹梢,邊戰邊走,到得僻靜之地,李祐棄劍於地,拜倒在吳元慶身前,叫道:“公子爺,你終於來了。”
吳元慶微笑道:“你真的在等我嗎?只怕是樂不思蜀吧?”
李祐再拜道:“公子爺,你這可是冤枉我了,我無日無夜不在等待公子到來。”
吳元慶見他喜悅之情現於顏表,心中也甚是歡喜,說道:“如今吳元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你對戰況有何構想?”
李祐道:“如今董將軍威權日重,只要有他為內應,可一舉攻佔蔡州。我從側面跟他說過幾次,但董將軍之意甚是難明。他是公子姐夫,公子何不去找一下他?”
吳元慶道:“也好。如今你仍然回去,待得攻佔蔡州之時,從中策應。”
李祐點點頭,說道:“公子爺,你多多保重,小的在蔡州城中恭候。”
吳元慶回到營中,向李愬說了經過,便即告辭,獨自前往洄曲去見董重質。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