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這種話也只有皇上敢說其他人說了那是大不敬。臣認為可以給喜歡講理的人講講大道理,讓他知道這天下既屬於我們的父輩也屬於我們,並且還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其中皇上就代表了父輩意志。”

天啟想了想說:“可以適當講一講天下三分論,過去之人的遺志和未來之人的需要由朝廷安排,現在之人涉及的人和事才可以拿出來選。所謂選舉就是沒有一箇中心,選誰都一樣那麼該忠於誰呢?只有把天下的權力分為三份,拿一份出來順大家的意,按劉大人的話說就是讓人服氣,其它兩份跟選舉無關,他們要用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上。”

劉宗周問:“皇上這話是隻針對要求民選官的人呢還是針對所有人?”

天啟說:“我們今天講這些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鬧事要民選官之人,這些人肯定是喜歡講道理的人,既然他們講道理我們當然要給他們講通講透。今天徐大人和劉大人都說了你們的建議,高大人在制定計劃前問朕的意思,現在就可以把現在說的這些話當成朕的觀點。要民選官沒有問題但是得有個要求,就是一切都以維護和完善現秩序為前提,對講理的人給他們講講天下三分論,對不明白道理的人讓他們由孝而忠,民選官就是**但忠誠是**的前提。”

天啟走後高攀龍和劉宗周默默地互相看了好一陣,他們終於明白天啟為什麼同意民選官,天啟甚至提到條件成熟可以直接選政務院總理大臣,這讓大家當時很意外現在不奇怪。在天啟關於選舉的前提下,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任何有傷害皇權的做法都會被視為挑戰現有秩序,選舉也就非法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人透過選舉取代信王入主政務院,也不過就是個高階打工仔,做不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兩人不說話各自在想著自己的心事,信王和徐光啟也沒有說話只是靜想著什麼,這時候突然有小太監來報,說天啟回到乾清宮後覺得信王建議由東林書院的人搞宣傳,但是沒有具體的名份和運作機制。天啟有個想法就是讓東林書院的人辦一份報紙,就是像朝廷的邸報那樣登載些新聞趣事還有正確觀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讓高攀龍跟人商議一下。

高攀龍一聽大為驚奇,開始天啟只是讓他們宣傳,他還以為就是沒事聚會時互相說一說朝廷要求就可以了,誰知道沒一會兒天啟就讓他們辦報紙,這就是說這宣傳不是小範圍而是要大範圍搞了。

高攀龍問來傳話的太監:“請問公公,皇上說沒有說哪裡來的錢辦報紙呢?還有就是多久一次登載什麼內容?”

小太監說:“皇上說了辦報的錢由大鐵公司出,賣的錢對半分帳,哪些可以登載皇上也說了,讓劉宗周大人負責鑑別就行。”

425 東林精神

從南京方面傳來訊息說要民選官開始到現在,作為大明的中樞機構監政院才算是統一了認識,就是在以維護皇權為前提的條件下同意民選官,為了穩妥起見先在南京和北京兩處搞試點。在搞試點之前先要讓各級官員統一認識,天啟的意思就是讓信王、劉宗周、徐光啟分別對三種人進行啟發和規勸,目的就是要大家認識到民選官這事勢在必行,但是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得慢慢來,當然也不得伺機反對,按劉宗周的話說就是民選官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一開始就是讓每位官員上書談認識,先說好言者無罪不會處罰任何人,因為天啟這幾年做事都是說話算話,所以很多人也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北京的官員其意見正如估計的那樣分為三種,一種是有疑問認為民選官不符合祖制,真要實行把朝廷的威嚴置於何地?把任命並管理官員的都察院又置於何地?第二種就是熱烈擁護的人認為早就該如此了,第三種就是黃河裡撒尿隨大流的人,沒什麼意見可行可不行,理由是反正皇帝都同意了他們也跟著同意就是。

對那些有反對意見的人由劉宗周去說服,劉宗周的說法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勢不可擋,不順應時勢抱著陳舊觀念不是忠誠反而是拖了皇帝的後腿。這些反對的人很少幾乎都是些老臣,知道皇帝同意群臣不反對難以阻擋,連信王都表示只要逐級試點成功政務院總理職位都可以拿出來選,他們的反對恐怕也只是一個態度而已。

對那些恨不得明天就實行直選的人由徐光啟去勸說,告訴他們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急不得,並且告訴他們選一個官員是要他做事,既不是選聖也不是選美而是要選能人。這些受了東林黨和泰西人影響的早期**派人不多但有幾個很激進,按他們的說法恨不得什麼都是選出來,最後難免不會要求選皇帝。徐光啟告訴他們選出來的人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