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喇沁人和朵顏人,這兩部以前都在長城之外遊牧生活,後來被逼迫沒有辦法終於決定歸順大明。朝中大臣只以為收服兩部是權宜之計,誰知道現在看來天啟想把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收服過來,這就讓高攀龍和劉宗周暗吸了一口涼氣。

劉宗周想了想說:“皇上有此雄心當然是大明之福,但是這其中有很多不妥當之處,蒙古人和女真人會不會願意歸順過來暫時不說,只說假如他們真歸順過來了,大明能夠安置這麼些人嗎?古人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到了中原怕是過不慣,到時候說不準真會像皇上說的那樣把種糧的良田拿來放牧。”

天啟點頭說:“朕知道這事的隱患,但是不是還沒有到那一步嗎?真到了那一步你們肯定會有好辦法的,我們先說一下民選官這事吧。開始說的自由與平等只是一個口號,我們不能只是空口說些太大太虛的口號,要聯絡實際講一點讓大家都看得明白的東西。”

高攀龍開口贊成道:“皇上這話臣贊同,我們今天的討論費了大家不少精力,假如要在朝中讓所有大小臣都出言討論,那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說一點實際的事讓大家能看得見,就算有人贊同或反對都必須說點真知灼見,免得滿朝都是子曰詩云的詞句亂飛,讓人聽得頭暈最後於事無補。皇上說要討論民選官的事,不知道皇上有沒有什麼想法?臣的意思是說皇上有沒有已經定好的主意?”

天啟一聽斷然搖頭說:“開始說了就以平等與自由為準則,有了這準則朕沒有其它話,全部讓百姓自己去做,你們的職責就是想辦法找了經驗和不足。在民選官一事上你們只需要記住自由與平等為準則,讓朝廷和百姓上下一致受益為目標,這就是朕的所想沒有一點其它。”

437 銀錢價值

五月中旬,聖學院裡的東林報社終於刊出了第一期東林月報,東林月報跟以往朝廷的邸報不一樣,除了刊登近期朝廷的一些人事變動和制定的政策以外,還刊登有各地主要商品的指導性價格。按以前的規定一兩銀子等於一石糧,田畝價格根據好田差田的區分定在六到十兩,馬價牛價也一樣在六兩一匹左右。後來因為商人覺得無利可圖不願意做某些生意,經過協商決定允許各地根據自己地方情況作一些浮動,這一下子就調動了商家的積極性。

朝廷強行定價有其弊端,就是當賣家覺得吃虧時不能漲價又不願意賣,而當貨物大產出季節時,買家又覺得按朝廷的定價購買自己會吃虧不願意買,於是兩種情況都出現有價無市的情形。當然其優點也有,就是沒有人能夠在其中買空賣空一夜暴富,買方賣方都是在一種非常公平的原則下做買賣,當然這種公平是建立在商品流通緩慢的基礎上。

現在根據市場變化而出現價格變動,最擔心的情況就是官商勾結暗定價格,就算他們因為有人監督不會在進出秤鬥上做手腳,但是在資訊上有百姓不具備的優勢,能夠使他們在買賣時掌握先機。天啟的原則就是不允許有人一夜暴富,允許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浮動,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商品流通,而不是為了讓某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人說可以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其他人一起走上富裕道路,但天啟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人都有不斷膨脹的私心,這種私心是沒有止境的,一個人先富了想的絕對不是帶動其他人後富,他首先想的是能不能追趕上比他更富有的人。就算一個人的財富已經達到了一個難以繼續大幅度增長的地步,他想的也是如何讓自己的子女變得富有,還有他的親戚朋友和對他畢恭畢敬的下人。即使他身邊的人都變富了,他想的還是一脈相傳的後代子孫能不能過得好,秦始皇不也想二世三世一路傳下去傳萬世嗎?由此可見先富帶動後富只是一個帶童話性質的笑話。

在天啟的強硬要求下,政務院諸人都感到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又要浮動價格讓商人感到有利可圖促進商品流通,又要限制商人的利潤防止出現暴利和暴富情形的出現,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抉擇。政務院想了很久都不得其法於是向監政院求救讓他們想辦法,劉宗周和徐光啟等人一商議,決定在新辦的報紙上刊登糧食、土地、礦產等主要商品的指導性價格,同時要求各地將他們的定價和定價日期報上來公佈。

朝廷的指導性價格是理論上的東西,到了各地自然允許他們增加減少,但是為了防備地方官員跟商家勾結暗中定價就要求他們報日期,報價格和定日期就是防止這些人搞鬼。比如說糧食欠缺的時候允許漲價,經過存糧和民間儲存還有外地調配等情況綜合分析,最後定價為一兩二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