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始那張紙上的內容,至於說對哪些人說,去找南北兩個商會的會長,要個佔有朝廷股份之人的名單,你們要給他們所有人都說到並且要他們簽名。皇上是菩薩心腸怕你們的老骨頭經不起折騰,允許你們指派人代你們去,而且這次就原諒了你們不過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你們執迷不悟,下次就該魏忠賢的東廠來找你們,怎麼做你們看著辦。”

三人說急忙說:“請公公轉告皇上,我等親自出馬不假手他人,一定給所有人轉達到。其實我們前一陣不是鬼迷心竅了嗎?有這樣的好條件誰會不同意呢?”

天啟聽了小太監的回報後暗暗點頭,事情都在按他的預定路子在走。他之所以會這麼快把三個冒犯他的人放了,一是想讓他們去替朝廷做宣傳,二是聽說有人有意見怕生枝節,萬一死兩個就不好了。

一直以來天啟都在想這朝廷的銀庫裡怎麼會沒有銀子,一國之國庫的庫存居然還不如有的大戶的家底厚,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後來他慢慢地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這問題的根本在於朝廷的眼睛只看著農民的土地所出,沒有看到商人在均衡物產的過程中還能創造巨大的財富。以前對商人的歧視態度使得商人與朝廷離心離德,導致的後果就是朝廷不能收到鉅額商稅,在缺銀子的壓力下加重了對農民的盤剝,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應該重新審視對商人的態度。

經過反覆思考,天啟覺得對商人應該有對軍人一樣的態度,那就是既要倚重利用,又要限制防範。以軍人來說,既想要他們像老虎一樣威猛又想要他們像綿羊一樣聽話,這確實有點不好辦。大明對軍人的態度是綿羊政策,把幾百萬軍隊都用鋤頭改造成了只會種地的農夫,遇到敵人來犯肯定是難以抵抗。但如果把手下的軍隊都變成了嗷嗷叫的老虎,恐怕沒有哪個君主在驕兵悍將的冷眼下還能睡得著。

如果出於害怕就想辦法逐步把領軍大將除掉,那是自毀長城的舉動。如果放任不管寄希望於手下將領的忠心,這又有些不靠譜,既便沒幾個像安祿山那樣自己本身就包藏禍心,像趙匡胤那樣被手下擁戴後半推半就上位的也不會少。到後來有人想了一招叫利益均沾,就是在嚴厲防範的同時給領軍將領高官厚祿不算還允許其世襲。一邊是長久的恩澤一邊是滅族的不歸路,很多將領都選擇了順從。

天啟準備把對軍人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商人身上,因為他發現商人跟軍人在國家中的作用都差不多,軍人保穩定商人促發展,那些說“文官握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的人都是在胡說八道。文官的職責應該是制定和維持秩序,有了高效合理的秩序,無論是保家衛國的軍人還是貨運天下的商人,才能遵循秩序讓國家在穩定中不斷發展。

這天午後,天啟正想著如何讓商人在有效監管下發揮應有的作用時,乾清宮總管談敬帶來了聖學院和都察院眾人的奏章,天啟以為是關於幾天後的辯論安排,就說道:“這劉宗周和高攀龍等人還是能幹的,這麼快就準備好了,看來他們已經是胸有成竹,準備把那些說朕用人不公平的人駁得體無完膚了吧?”

談敬看了看天啟說:“皇上,這次他們是衝著你來的。”

162 裁判參賽

大明現在雖然是人才輩出但卻內外交困。主要是沒有做到人盡其才,必須要重新佈置安排一番,儘量做到每個位置上的人都是最合適的人。在天啟的佈置中,武將守衛邊疆維護穩定,文臣制定秩序避免內耗,商人經營流通促進發展。只要他們各司其職且盡職盡責,相信大明不但能轉危為安還會逐步繁榮富強。

以往那種放羊式管理肯定是不行的,沒出事就自認是太平盛世,出了事就手忙腳亂還怨天尤人。現在要改變以往那種得過且過的觀點,要把事情考慮在前頭,這樣就算出了事心裡也有底不會慌。正是因為這個考慮天啟才在政務院中設立了預政處,讓他們從各個縣令的各地現狀報告中瞭解各地的靜態狀況,再讓他們從各地的糧庫番庫中得到各地的稅收狀況,從稅收了解當地百姓的實際收入,進而得到一種動態的狀況。

預政處根據動態和靜態的資訊反饋,制定合適且合理的計劃,逐步調整把人和物用在恰當的地方,逐步提高百姓和朝廷的收入,實現國富民強的最終目的。在這個從百姓中獲取資訊然後制定計劃,最後又實施到百姓身上的過程中,偏重實踐的成份很多,天啟認為應該讓理論總結介入進來。成熟的理論能夠給實踐活動以指導,有了理論才能讓人們少犯同樣的錯誤,有了理論才能讓人們少走同樣的彎路。

這個理論總結天啟放在聖學院中進行,因為聖學院中都是些有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