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易探聽到百姓的真話,二來也可以對縣裡的事務多點幫助,盧縣令你以為如何?”

盧縣令眨了眨眼睛說:“下官平時處理事務起來也覺得缺少點什麼,總是認為百姓的話不好理解,他們的情緒也不好控制,明明是佔理的事說不清楚只知道嚷,女的呢也只會掩面哭泣,想來是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或者說他們有話但說不出來。假如真能選出一些人代表百姓那肯定好,不過就怕一些不懷好意之人會從中漁利,而且是這些不懷好意之人得了好處卻要縣裡來捱罵。”

楊漣詫異地問:“盧縣令何出此言?”

盧縣令說:“這還是上一任的真人真事,說曾經有個衙役專做包攬詞訟這一行,說他專作不法之事吧好像又不是,只能說是他巧妙地欺上瞞下從中獲利。這個衙役在縣令審案時會事先根據具體情況和縣令的風格作出判斷,假如他發現有人會勝訴而這人本人又不知道,他就悄悄到這個人那裡去索要好處並說是縣令要好處可以包打贏官司。本來時間一長就會敗露,但這人機關做得好讓人覺察不了,他甚至可以帶人去看自己跟縣令的交涉過程。”

楊漣奇怪道:“既然是欺上瞞下怎麼又會讓人看他跟縣令的交涉過程?難道這縣令真有問題?”

盧縣令說:“不是這樣的,這個衙役做的事下官的前任根本不知道,比如說衙役把事主叫到堂外,悄悄問事主想勝訴願意出多少銀子。事主說一個數後衙役就進去問縣令肚子餓不餓要不要吃點心,縣令搖頭他就出來對事主說縣令嫌少要加價,等事主加了一些衙役又進去問縣令需不需要換杯茶,等縣令同意後衙役就出來對事主說縣令同意他這個數要他交錢過兩天升堂官司必然贏,事主親眼從堂外看見裡面的縣令搖頭點頭哪有不信的?你們說衙役狡猾不狡猾?”

楊漣說:“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這個衙役因為知道縣令什麼時候吃點心什麼時候想換杯茶,利用資訊優勢欺騙事主給錢,其實事主不出錢官司也能勝,看來上一任縣令是個認理不認錢的好官,只是被手下矇蔽欺騙了。”

盧縣令說:“是啊,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官清如水,吏滑如油’,官員需要接受經濟審察制度但小吏不需要,他們撈起銀子來那是一點顧忌都沒有。前任縣令本是清官結果被百姓暗中罵成貪官偽君子,久而久之被上司知道後給了個差評,三年任滿吏部考核時又有人說小話只得黯然回鄉,好在朝廷缺人去年又復出被朝廷召去外地做事,據說因為有能力還升了品級,也算是好人有好報。”

楊漣點頭說:“人善人欺天不欺這話是有道理的,能不能找到不狡猾的人誰也不敢保證,不過我想加強監管措施和懲罰力度應該也沒有問題,我只想問你一句話,假如真找到人每個人就要你縣裡出一份銀錢,縣裡銀錢方面是否充足?”

盧縣令說:“自從朝廷留了一半稅收後,留下來這一半的一半留在縣裡,除了正常的支出外每年還有節餘,給幾個人開支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楊漣說:“好!明天你就跟我們一起去四處走走,怕人說你騷擾百姓就換上便服,就算今後有人對你說三道四本官替你擋下來就是。”

盧縣令一聽大喜道:“大人有命下官當然遵從,只是不知道大人究竟是誰?”

楊漣微微一笑說:“本官乃都察院左都御史楊漣。”

297 府縣分工

接下來的幾天盧縣令帶著楊漣、劉僑還有錢謙益一眾人等在東湖縣轉,盧縣令當然知道讓楊漣高興就是對自己官位的鞏固,所以楊漣要去哪裡他都立即去做安排。他們一行人都是穿的常服以免惹人注目,當然如果有人詢問其身份他們也沒有刻意掩飾,就說縣令陪同幾位京裡來的官員來巡視,無論是誰聽了也不會有不滿。對有點背景的人需要直接說,但對一般人就說是出來遊玩順便看看田園風光。

幾天轉下來遇到幾批人,有當地原來的普通百姓,也有些大戶之家中人,還有從北方到南方的移民,大家都跟這些人有不同程度的交流,不過沒有什麼意外的收穫。原來在此種田的百姓言談間對官府中人沒有什麼好感,一開始見到楊漣等人也是保持警惕,知道問話的幾個人是出來遊玩的讀書人才開啟話頭。他們對誰當官執行什麼制度不是很關心,只是說到外來移民很團結,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惹出大風波。

前年北方各省都遭遇了大旱,北方各地的糧食都不夠吃需要救濟,南方路遠加上路不好走救援起來很麻煩,後來朝廷決定分批次向南方移民,至少讓救濟點離糧食產地近一些。北方移民到南方後當地官府根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