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觀摩著前輩的影片,聆聽著前輩的教誨,而今日,物轉星移,當年的青年學子已經坐在了前面,開始教導著自己的晚輩們。所不同的是,影院是在新地址新建立起來的,裝置齊全得多,透著一股子專業勁,當然,臺下的人也比當初不知多了幾倍。
影片演完後,在所謂的見面座談會上,陳導演回答了新校友們的若干問題。當然,其中涉及到有關姜文的敏感問題,他是避而不談的。在他那個年齡與地位,提問的人顯然是過於單純,也過於無聊了。一個多小時的座談如飛而逝,其中不乏有些專業問題,陳導演都給予了極富經驗的回答,我們拋開這些問題不談,也摒棄那些有關花絮的嘮叨,還是有些問題值得觀眾探討的。
思維定式
寫出這個題目,我略有些悲哀,我向來以為藝術是需要創新的,實際上學校的教材中也是這麼說的,但我們還是用老的眼光來看待藝術,非但觀眾如此,即便創作者們也難以躲開這片陰影。
在「刺秦」中,嬴政的扮演者是李雪健,焦裕祿的形象想必是他最深入人心也是最成功的塑造。有人認為,這個人民公僕的長相不夠威武,不足以把秦始皇那種蓋世武功表現出來,彷彿提問的人的確見過嬴政,是個身高丈二,眼似銅鈴,口若懸河,寸筋鐵骨的威猛之士。陳導演只好說史書上的始皇帝並不威風,甚至有些卑瑣,齷齪,相較而言,李雪健可以算得上一個標準的美男子了。陳導演的話可謂風趣,但透著一些無奈,彷彿是一則黑色幽默,令人警醒。我實在有些不明白,為什麼建立豐功偉績的人均是這種形象?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頌呢?其實,對於秦王來說,他南取百越,北卻匈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帝國,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偉大之處或說超出常人之處是他的頭腦和魄力,這與身材長相恐怕沒什麼關係。在幾世紀前的法蘭西曆史上也有這麼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們都叫他小個子拿破崙,對於這個稱謂,我們是比較接受的,想來番邦異地的偉人都是小個子,我們的英雄則要高大威猛些?這是多麼可悲又可笑的自大加常規思維,尋其根源,恐怕與黔首們俯地叩首的習慣不無關係,當然,歷史上也有個叫‘高大全’的人是這些固定思維的集大成者。
幾年前,東北小品風靡全國,湧現了幾位代表人物,比如說趙本山和潘長江之流。此二人的確深入人心,如果想無聊的話,不妨聽聽他們的嗑兒,也是打發時間的好方法。陳導演用這兩人客串了片中的角色,人們看上去總覺得與片子的風格有些格格不入。陳導演解釋說在他的心中只有演員的概念,而沒有喜劇演員的叫法,也希望觀眾們不要把演員型別化。他並且舉出了美國湯姆.漢克斯的例子,在阿甘之前,漢克斯是美國標準的喜劇明星,看過「穿一隻紅皮鞋的男人」和「美人魚」的人也許會知道這點。但在他出演阿甘這個角色的時候,美國影院中也並未發出鬨堂大笑的聲音。美國觀眾在欣賞影片時注意的僅僅是阿甘這個人物,而不是湯姆.漢克斯的背景,當然,銀幕下又是另一回事。陳導演的話的確是金石良言,姑且不論潘趙二人在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單想到中國的許多型別演員,他們之所以沒有勇氣擴充套件自己的戲路,恐怕的確是為了迎合觀眾的一貫印象,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只能是一種奢望了。若中國觀眾始終如此,我想現代最受其害的人莫過於小燕子,更深一步說,中國電影若象演員那樣去一味地迎合具有定式思維的中國觀眾,我則對中國電影的未來表示失望。
在此片中,除了秦王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荊軻,無疑,他是個悲劇式的英雄,那首“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歌千古流傳。有許多人都認為易水別離的場面不夠悲壯,顯示不了壯士荊軻那慷慨赴義的決心。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理解,陳導演的理解與大眾不太一樣,這是可以允許的。固然這樣處理是個人觀念佔了上風,但從故事情節角度來分析,這種處理也並非不妥。我不知道陳導演回答這個問題時是否考慮到情節發展的因素,因為他只是說自己的理解並不是那麼悲壯。我認為在易水河畔,荊軻告別燕子丹與趙夫人,他雖是懷著必死的決心,也是抱著必勝的信念而去的。此時,他已經不單純的是為燕子丹或趙夫人做事,他頭腦中想的是為民除害,殺掉那個兇殘的暴君,使六國百姓不受塗炭之苦,如此有意義,又可名垂青史的義舉,何來悲壯?我們頭腦中的悲壯是因為已知壯士失敗了,由於這個失敗而悲壯,即是將結果放到前面去體驗情節的發展,實際上這是不合常規的。欣賞藝術應該先將小腦清洗乾淨再進行,空後才可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