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該劇,把案情層層抽繭剝開之時,字正腔圓自有它的好處,讓人聽得明白清楚,有個思維續承的作用。

而從另一方面而言,字正腔圓不但是一種說話方式,更是一種威嚴,尤其此劇中的宋慈,言出必關百姓之生死,所以這樣的威嚴更不可少了。哪怕說其是官架子,筆者也認為處於當時的社會,這樣的官架子是在情理之中。想想包公,素來以鐵面無私著稱,金超群的準話劇作風更是明顯!

縱觀何冰以前的影視作品,話劇的痕跡並不是很重,包括《空鏡子》等等,顯然,《大》中的表演風格是何冰有意而為之的。如果從正劇的角度來說,何冰把話劇的對白及表演方式運用到螢幕之上,不但沒有任何錯誤,而且完全符合劇中人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應算是一種成功之舉!

至於貫穿全劇的羅海瓊,筆者卻真是很難找到其表演方面的閃亮之處,也許她連花瓶的作用都沒有起到,只是一個隨時可以拿來接戲的道具罷了。當然,此道具從劇情的角度來說卻是不能少的!

說到羅海瓊,本人就該說說關於劇中的愛情戲份!一個那麼有才華的提刑官大人,卻是不諳風情,連泡腳時想的都是屍體與案情,的確有點失了風雅,令筆者都會為其惋惜!

不過,想到了宋慈,本人首先想到的是他那部傳世之作《洗冤集錄》,至於他的*韻事,子孫後代,甚至三姑六婆倒的確不在我的掂記之中。

關於愛情戲份的問題,編劇曾闡明瞭自己的觀點,正劇為主,主要表現宋提刑在驗屍破案方面的高超技藝,所以愛情戲份自然就少了一些!本人深以為然!這樣的創作初衷顯然是與港版最大的不同之處!

不過在編劇說明之外,個人還有一個以為,就是現在的古裝劇,愛情戲份已經多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許多題材很不錯的劇集,中間摻雜了許多根本就經不起推敲的愛情戲份,結果喧賓奪主,好好的一部劇就被糟蹋了!

愛情與死亡是最古老,也是最年輕的兩大母題,所以任何題材都不可能不涉及到愛情問題,筆者也無意將愛情戲份一棒子打死,但問題是任何一部劇,愛情戲份到底應該佔多少呢?

就拿此劇來說吧,我倒有個假想,宋提刑由於不願接受老丈人的蔭澤,於是與徒弟瑛姑相慕,接踵而來的便是老丈人的壓力(老婆賢惠,倒不一定),宋慈反抗,表現出不畏權貴的英雄氣概。另一個版本是宋慈愛上了一個女犯人,在情與法之間終於做出了選擇,卻也抱憾終身,表現其情法難融!

以上兩個假設均是許多電視劇中司空見慣的套路,雖然可能將宋慈這個人物更豐滿化了,但卻無形中削弱了其作為一個斷案高手的知名度。畢竟,宋慈之所以傳頌至今的根本原因是那本《洗冤集錄》,而不是張生李生的*韻事,才子佳人故事!

這就是正劇與戲說的根本差別,正其典史,戲其野話!

話說到這裡,編劇的創作初衷,演員的表演方式都是順著正劇思路下來的,按理說這的確應該是一部不錯的劇集,但十分可惜的是,導演的功力將這一節毀於一旦。

個人以為劇情拖沓,節奏緩慢的責任都推在編劇身上實在有失公允。誠然,一句臺詞在一集中出現三遍,這肯定是編劇的問題,但導演將各種案情的假設採取回放表現則是本劇中最大的一個敗筆!

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名片《羅生門》中將可能的情節演了三遍,但那是謊言而不是假設,所要揭示的是人性的醜陋!但本劇中,觀眾關心的只是最後的真相,至於那些假設,三言兩語便可說清,根本就沒必要用影像表現,本人實在不明白,導演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是借用影像手段令案情顯得更為複雜?

試想,觀眾看一段沒有發生的作案情結,這對於以證據為重的宋慈來說是多麼大的一個嘲諷,所以,導演此舉不但不合劇情主旨,更造成了拖沓的後果。

本片的拖沓還不至於此,筆者看到許多案子裡過多地描述作案人的心態及前史,這當然也是不妥當的。因為這些東西只能反映案件本身的善惡,卻無法印證宋慈的高明之處,顯然又與所謂此正劇表現宋慈斷案如神的創作初衷相悖!這樣的拖沓肯定是編劇的責任,導演卻沒有把好尺度!

造成節奏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鏡頭。本劇的片花做得很吸引人,製片人說,由於宋慈的功績,不得已要出現一些血腥,枯骨類的鏡頭。這是非常正確的,但片中這些鏡頭卻少了許多!

筆者並不是一個嗜血之人,但宋慈最大的功績是屍檢,觀眾連屍體的區域性都看不到,怎麼能有更深的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