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損失,要在課外多付出多少努力?上課搞一點小動作,玩得也不痛快,卻要失去課外的娛樂時間,這划算嗎?孩子想明白了,就會願意專心聽課。
第9章 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對話模式(1)
1.要經常鍛鍊身體
一天,寧寧回家對媽媽說:“我不想上學了,我在學校裡一個朋友都沒有,下課時同學們都在玩,我什麼也不會,就自己一個人在操場外面走一走。”
媽媽對他說:“你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嘛。”
寧寧說:“我什麼都不會,怎麼和同學們玩。同學們下課都在玩籃球、乒乓球,他們都嫌我打得不好。”
寧寧從小到大媽媽只關心他的學習,從來沒有讓他到外面同小朋友們玩過球。現在孩子長大了,自尊心很強,球打得不好,當然不好意思和同學們一起玩了。
媽媽知道了孩子性格越來越內向的原因,她首先到體育館給孩子報了乒乓球班。每天寧寧放學後,先去學一個小時的乒乓球,再回家寫作業,這樣經過半個月的培訓後,寧寧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要領,每個週末媽媽還要找人陪寧寧再練兩個小時的球。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寧寧對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信心,每天上學書包裡也多了兩樣東西:乒乓球和球拍。
從此以後,寧寧放學回來經常高興地對媽媽說:“我今天放學又和同學打了一會乒乓球,同學們都說我的球技進步很快,好多人都是我手下敗將。”寧寧下課後不再一個人在操場上散步,好朋友也越來越多,媽媽還計劃著等寧寧放暑假時再給他報一個籃球班,讓孩子也能和同學們玩在一起,充分享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生命在於運動”是一句已經很古老的話了,我們可以仿造出“健康在於運動”“青春在於運動”“美麗在於運動”等口號,只因為運動的狀態才是人生最飽滿最自然的狀態,它也能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裡最重要的體驗。
鍛鍊身體的好處我們說都說不完,然而,由於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課餘活動時間過少,結果就出現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去了,眼鏡也戴上了,大學通知書拿到了,身體卻垮了的現象。“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期望,我想,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病貓吧。為了能應對走入社會後激烈的競爭壓力,在少年時期打下一個好的身體基礎至關重要。當孩子還小時,為他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營養是必要的,但幫助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強其筋骨,健其體魄則更為現實。
家長要想讓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愛鍛鍊身體的原因。一般說來,孩子不愛鍛鍊身體,有以下幾種原因: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恆;家長的壞習慣影響了孩子;孩子們的鍛鍊興趣不能實現。
瞭解了孩子不愛鍛鍊的原因,便於我們對症下藥。想要孩子天天鍛鍊身體,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第一,給孩子創造運動的條件。
要創造條件,鼓勵、支援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以增強孩子身體各部位的機能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孩子的體質。
第二,要從小培養孩子鍛鍊身體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從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動力,在這點上,我們希望家長能夠意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身體鍛鍊的愛好可以讓許多家長省心。作為家長,不妨觀察一下孩子對什麼樣的體育活動有較為濃厚的興趣,然後不動聲色地提供一些條件和加以引導,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參加體育鍛煉。
第三,讓孩子養成愛好鍛鍊的生活方式。
第9章 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對話模式(2)
培養孩子早起鍛鍊身體的習慣。3~12歲是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在生理上處於生長發育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導與訓練,正是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習慣的好時機。如果錯過了,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由於受舊習慣的干擾,新習慣就難以養成。
第四,堅持正確的鍛鍊法則。
身體是本錢,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當中工作和學習的有力保障,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健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健康是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的。生命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鍛鍊,體育運動是身心健康的保證之一。
第五,視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運動方式。
孩子有些膽小,做事怕風險,容易害羞。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