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5部分

戶開放

當年在大清朝的時候美國人在我們的國家弄出來了一個利益均沾的門戶開放政策,那個時候各國都爭先恐後的跟著美國人前進來瓜分我們,現在李從也準備炮製一出這樣的東西,他不相信貪婪的美國人可以忍住的,那些人可是見了肉就要張嘴的,現在擺在面前他們會不吃?不可能的。

199年,美國政府先後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清朝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門戶開放: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對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國貨物一律按清朝政府現行稅率5%徵收關稅;維護清朝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對資本主義國家開放各國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對他國船隻、貨物運費等不得徵收高於本國的費用。李從就在想,要是自己可以跟美國人平分自己獲得的利益的話,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繼續參戰呢?

當年歐洲列強及日本在清朝搶佔海口,爭奪勢力範圍等掠奪活動,對於美國的在華利益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一旦清朝遭到瓜分,分別成為各國統治的殖民地,美國對華貿易必然受到排斥,更不用說進一步的發展。當時它對清朝的貿易增長很快,199年出口額比195年增長了將近兩倍。美國實業界更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清朝看作一個“潛在的市場”。代表紡織業利益的《商報9年1月寫道,清朝為美國商業提供的可能性“簡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潛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場”。膠州事件發生後,美國駐華公使田貝憂心忡忡地報告國務院說,列強“對清朝的瓜分將進而消滅我們的市場”。同年2月,《紐約時報》指出:“被危及的利益不僅是我們現今同清朝各口岸的貿易,而且是所有這些貿易將來增長的權利”,而這種增長將“成為對外貿易迅速擴張時期巨大利益的源泉。”美國輸入清朝商品的三分之二是透過天津、煙臺和牛莊三個港口進入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因此它對其他國家爭奪我國東北特別關注。19年6月,美國一位領事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說,如果俄國“實行它的辦法指由中東鐵路運輸的俄國貨物減稅和自定運費,它必將給我們現今輸入清朝的石油、麵粉、紡織品及其他貨物的貿易帶來損害。”美國壟斷資產階級要求政府採取果斷措施保護他們當前和將來的在華利益。19年1月,華美合興公司及其他從事對華貿易的大商行成立美國在華利益委員會,促使美國政府重視清朝事態的發展。在它的推動下,紐約商會於2月向國務院請願,要求政府“迅速有力地保衛我國公民在華的現存條約利益”。

費城、舊金山、波士頓等地商會紛紛響應,要政府維護“在現存條約權利下享有的一切特權”,“促進〔在華〕商業利益”。同年月,這個委員會擴大為美國亞洲協會,進一步對美國政府施加壓力。協會主席弗雷澤frr得意地說:“我們經常透過親自拜訪和通訊同麥金萊i總統及其內閣成員取得完全的一致,我們的建議和決議受到熱烈的贊同。”麥金萊在19年年終的國情諮文中擔保,他決心“採取與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相適合的一切手段,維護我們在那一地區清朝的巨大利益”。

19年,美國忙於準備和進行對西班牙的戰爭,但它並沒有對列強爭奪清朝不問不聞。在美西戰爭發生以前,美國企圖在華北沿海奪取一個港口,它把威海衛作為目標。打敗西班牙、佔領菲律賓以後,一些擴張主義分子竭力鼓吹奪取亞洲和太平洋的霸權。參議員貝弗利奇beveridge露骨地宣稱:“菲律賓群島永遠是我們的,……清朝無限廣闊的市場就在菲律賓的近旁,這兩者我們都不能放棄”,“太平洋是我們的洋”,把菲律賓看作入侵清朝的跳板。出席第一次海牙會議的美國代表馬漢校i直言不諱地聲稱:“現在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不再在南方和北方,而是在東方和西方;最近將來的重大問題是清朝,……美國將不得不在爭奪清朝市場的鬥爭中起領導作用。”美國在華使領不斷要求對清朝採取行動。

19年10月,煙臺美領福勒竭力向國務院建議佔領清朝的一個港口。他主張佔領煙臺,並提出舟山群島、台州、登州、廟島等地作為其他可供選擇的地點,他還設想用菲律賓群島中的某個島嶼與英國交換威海衛。康格任駐華公使後不久9年10月建議國務院,在渤海灣佔領一處海軍基地,並在天津常駐一艘軍艦。他說:“我們應當作好準備,用談判或者實際佔領的方法,至少擁有並控制一個優良港口,從那裡得以有力地確保我們的權利和有效地施展我們的影響。”美國陸軍部和海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