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克短,因為內勁根基不在一個層面上,只要揮出來,就是田忌賽馬,可限制對方的深厚功力與無用。揮內力的打法合著節奏了,就可以已平日幾成的功力揮出數倍的效果,所謂厚積而薄。
而如今很多拳師,幻想打人的拳,只與人較力,以柔克剛,以巧破千斤。盡練些投機取巧的法門,幾年下來,功力絲毫沒有長進,還把自己弄得病夫一般,更談不上強身健體了。
鳳吟見他三叔的筆記上記了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也有新戲耍一番,就以看似最彆扭無用的式子演練給他們看,也看看這外地和尚們的法眼到了何等境界。
………【第七十三章 心意自古無雙傳】………
第七十三章心意自古無雙傳
**拳的演練方法都藏假,因為本來就東西不多,也絲毫不見花哨,只是動作難度大了些,而這些難度在外人看來都是笨重無用的。小說ap。文字版而真正講究內外三合的行家,卻是非常留心這些勁路的變化,看得是門道。是這勁力如何出來,走了什麼路線,克服了那些關竅,怎麼走出一條捷徑來。
他就會非常留意這套功法的架子,所以就必然拳假功夫真,讓人看出功力來,又無法模仿學習。
而至於打法,那就千變萬化,隨便演示了,沒有這套特別的功法為根基,就是體驗再多也是稀裡糊塗,天天捱揍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所以後來很多派就講究內外三合,實際真能合上的並不多,往往牽強附會,歪曲理解,形成了另一套理論,而後後輩無知,又以己推人,揣測**拳也不過如此。反而感覺自家是踩在高人肩膀上,更加高大。
而另一方面,因為藏真露假太多,而真假往往就在一跟手指的變化上,所以練假了的也多,確實就流入了庸俗無用的境地。
而**好在保持著一脈單傳的方式。拳譜講“心意自古無雙傳”。實際這裡無雙傳並不是說一輩就一個弟子,而是一輩必然出一個出類拔萃的頂門大師哥,這個大師哥很可能年紀並不大,但他有這個身份地位。所以很多**拳師有成就時,都喜歡雲遊四方,如此師兄弟之間都有不曾相識者,所以一旦有後起之秀相逢時,只得以拳法高低論真假。
而且早先擇徒非常嚴格,並不是為了大眾蒼生有個好身體,就是為了心意求真傳,所謂藝傳有緣人。普度眾生的法子有很多,不必人人學心意拳。
所以跟隨學習的弟子也有,但都沒師徒名分,更別說大弟子了。所以老師千古之後,只有這位大弟子才有資格講自己是真傳,當然了,大弟子必然品質卓越,繼承遺風,也不會張揚。
而其他弟子,多是謙虛謹慎,也有自知之明,只與兒孫家傳技藝,雖然不敢張揚,卻也能保留一些功法,技術。
之後那遍地開花的場面,雖然是光耀門庭,子孫滿堂,卻非先人所願,因為此藝確實難,非大緣分,大天賦者不能達到高深,正因出功夫快,所以稍有不慎,那負面作用也是很大的,骨骼變形,筋骨疼痛,氣血衝頂,頭暈咳血這類事情常有。若風調雨順,不是真傳就是未出功夫,連個負面效果都沒練出來,所以也就不適合普及。
若為了兒孫,強行降低了門檻,那必然要下大功夫,告知弟子此時放低了標準,如後必然要攀升而起,若不能,不可傳人,不可以弟子自居,不算真傳。
拳法傳承講究“順活化法傳”五字。沒資格頂立門戶,就不準以弟子資格傳藝,只准一家內兒孫密傳。
當心意拳又確實為高階拳法,這個高階不單單是說他捨棄了許多枝節的智慧,與特別的訓練方法,而是打法本身就高明。所以郭雲深有話,“得其只麟片爪,皆能躍能飛”,這話透著過來人的大氣。但正因此如,那些勉強而來的小法門,卻因可以循序漸進,而被大眾推崇起來,逐漸形成了一套新的體系,其中不乏一些理論基礎,引進一些新理論,技術。這一切,本都不是壞事,而正因如此,卻變了風貌。壞事就是把握這些傳承的教師的能力與品德,特別是自知能力,並不高尚。一旦那種自信膨脹起來,就勢必自大而自欺其人,非但毀害後輩,更是汙濁祖宗。而這些又確實是難以權衡的,將來的敗落也是必然。因為很多時候即使人品再好,也與功夫無關,而正因為德行,更能吸引後學子弟,那問題也將更加嚴重。
特別是那種自認為有海納百川之大度包容心者,以一點小成績而自感周全豐滿,就會沒完沒了的吸取眾家之長,搞得花裡胡哨,一塌糊塗。
本來這些都是用來蒙別人的,如今卻蒙了自家後輩。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