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放下,感覺確實妙。

肌肉放鬆而筋骨拉抻,渾身的筋就繃上了,而有神情自若。伯芳眼睛都放起光來,道:“童叔叔,還真有兩下子。”

說著試探著走了幾步,每走一步就一沉一鬆,渾身的筋骨跟著這個節奏就騰起來了,而又空胸實腹。

童安祺道:“這麼練才可以,我且只教你上半身,下半身我不管了,‘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免得你將來不認我。”

伯芳預設。實際童安祺是好意,他知道形意八卦有別,是故意不教八卦的步子,只是傳個引導的法子給伯芳。童安祺出門在外又蒙袁成孝重用,而且謹慎了一輩子,雖然做過不少事情,但明面上沒得罪過什麼人,也沒人找他麻煩,他是打心眼裡不想與鳳吟為敵。

“不樂意了?我教你兩套打法架子好了,跤步卡位、彈腿奔襠,能用無須練,打人只一點。”

“你還沒說剩下那一掌是什麼掌呢?”

“嘿!還想著呢,指天插地立樁掌啊!我可告訴你了小子,你師父跟我玩什麼鷂形,我這一個雙換掌全有了!”

(各位,這是童安祺講的,不是鳳吟講的,不代表最終解釋,所以您彆著急就信,他忽悠伯芳呢。)

………【第五十八章 翻浪提砸混元氣】………

第五十八章翻浪提砸混元氣

還有一種法子比較危險,就是袁三魁直接拿人化打法,這是剛猛一路。

柔練也有柔練的法子,當初袁鳳吟見戴五昌請教閘勁,得的就是逼柔成剛的法子。這個跟鬆柔那文火慢攻還不同,文火慢攻也不錯,悠然自得,得不著功夫也身心舒暢,就是容易把人練迂了。

童安祺時常將這事掛在嘴上,講保鏢拳直槓槓的沒學問,不適合弱者起手。

其實童安祺是真沒弄明白,猛練的架子多是大架子,大架子就不動,在那一放都是練功,小架子反而需要微動耗一耗。有時間知道多了反而容易迷惑,索性按動作來,讓身子自己去記憶去思考,糊里糊塗就長進了。

伯芳本來是有些煩躁的,也不愛緩練,但隨了童安祺教的法子,在屋裡走來走去都能練功。這四面牆給的無形壓力逼著感覺往外迸,就感覺施展不開,越施展不開就越膨脹。

八極門有句話,“進了把式房,不是打樁就是靠牆”,這是從外往裡練,循序漸進。

伯芳現在是一種虛壯,不過心慌意亂的假象。心意拳盤樹都是內壯之後氣血催的筋骨難受,渾身裹得狠,自己就想撞東西了,要不說形意是個實心球,練的是一氣只團聚。

其實很多拳理是到了一個階段之後自己通的,勉強教授的話反而亂了心智容易著急,一著急就容易誤入歧途,再危險點就是走火入魔。

伯芳將那架子盤來盤去,雖然合了童安祺的要領,但還真出不來這種提砸混元氣。什麼練法得什麼勁,這個必須承認,於外出不來翻浪勁,於內也出不來混元氣。所以伯芳怎麼練還是心虛,勉強靠牆也是心尖顫腦袋震動。

只是他還沒有察覺,雖然此時掌握了許多技法,也頗有心得,而實際正在朝著一個泥潭奔赴。這到不是童安祺有意害他,而是童安祺自身也沒弄底細。

對於漲功與技擊之間,太極八卦門也都一直在摸索完善。

就太極來說,自楊無敵京城揚名,世人皆知太極拳柔能克剛。太極拳是吸納之拳,納百川而匯海,道法自然,順著昌,逆者亡。而無論太極拳怎麼演變,就勁路來講,總括三類。

一類是小架快勢,合了周身一家的要領,動輒纏絲強攻硬打。這一路來自小架,小架實際是老架,形小而圈大。自合了運柔成剛之道,換了長拳炮捶本貌之時就已成法。

二一類是纏絲妙化、引進落空,以柔克剛、無過不及。這一路為單純提煉之法,縮圈而成。

三一類就是動靜之機任意勁,也是最終歸途。楊無敵父子號稱“出手就見紅”,陳氏以炮捶為進階,而陳溝老對頭趙堡拳,更是針對性地出來了忽雷架。

後來很多人隨了仰之彌高的境界,回頭講炮捶不合太極理法時,應當想一想,楊露蟬是學了誰的拳,聽了誰的理,揚了誰的論,別在文辭上咀嚼了,好好對對拳,陳溝陳長興,趙堡陳清平,隱士蔣。

關於這些故事的細節,咱到了大沙漠時再慢慢論。

就這幾天伯芳感覺確實也有進步,但是也很擔心,好幾天沒見著師父的面,又沒聽到袁家有什麼訊息,難道師父就這麼一點不著急?可不想這樣跟童安祺混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