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張秋鎮,匯流穿運(運河),總歸大清河入海。凡系運河及大清河所經之地均被波及,山東全省有五府二十餘州縣受災,魯西南、西北廣大地區黃水橫流。
改道的原因是天災還是**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此引發的後果,本來就是內憂外患,內有太平軍席捲江南,危害長江流域,外有沙俄列強虎視耽耽,財政窘迫得都已經到了發行鉛錢搜刮民財的地步,再遭到這樣的重創,對滿清朝廷來說,無疑就是傷口撒鹽,雪上加霜。以至於收到了這個訊息後,咸豐大帝甚至悲憤的喊出了這樣的話,“天要亡我大清嗎?”
結果也正如英明神武的咸豐大帝所料,難民幾十上百萬逃出黃泛區,可憐的滿清朝廷卻根本拿不出錢糧來賑濟和安置這些更加可憐的難民,在飢餓與戰亂的雙重壓迫下,走投無路的饑民除了揭竿而起外已經再沒有任何選擇。為了活命,數量龐大的饑民不是扯旗造反,就是投奔加入太平軍、捻軍和大大小小的起義軍隊伍,安徽太平軍獲得大量的兵力補充,原本只是在沂蒙山區小打小鬧的太平軍老將吉文元也乘機坐大,迅速把隊伍擴大到近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