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優雅。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巴黎人。喜歡喝帶氣泡的礦泉水。依舊獨自一人,沒有婚姻和孩子。她信佛。
在一家中國餐廳裡,她拿出自己的小筆記本,撕下一頁,寫了她每天早上的祈禱文給我。她說,唸誦這段話,它會讓你的心變成一朵從黑暗沼澤裡盛放出來的白蓮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兩種不同方向的矛盾重重的力量支配。掙扎是來自於你跟隨向上的力量還是向下的力量。但你必須要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潔,愉悅與堅定,而不管外界環境如何。
她把那段話,一個字一個字地解釋給我。
她是我喜歡的女子。在第一眼看見她,只和她說了一聲你好的時候。
再二十日 玩具
她想起她在黑暗中對他說過的一切言語。趴在揉皺的床單上。哭。眼淚不擦掉,自己會乾涸。沒有氣味,沒有痕跡。她把臉藏在男子的腋窩裡,用力嗅聞。彷彿一種氣味古怪的植物。是童年時候就有的習慣。她把臉埋在一個陌生人的身體之中。或者讓一個陌生人進入自己的身體。所有的一切。這無法得以滿足的情感匱乏。
有時候在他的頭髮上嗅到自己身體的氣味。混合經血,精液,汗水,細菌……一切與身體相連的氣味。那些氣味又很快消散。最後嗅到的,只是風的氣味。他們彷彿是彼此剛剛得手的玩具。用心把玩,貪戀痴迷。為它最初的清透和光明。
不能像佔有一個玩具一樣彼此佔有。不能在彼此的記憶裡留下歷史。浪費完,就可以說再見。走了。再不來找。再換一個。僅僅。只是尋找一種進入的方式。
與玩具相戀。天天都能看到你。在黑暗中摸索探問,與你聯結。把液體交給你。喜歡你的聲音。如果你到了五十歲,還有這樣幼小的聲音。你的好看,越看越好看,非常耐看。不經意間,小女孩子的憨態。兜兜轉轉。不見了。身體是機關,靈魂是晶片。被人痴迷把玩,然後逐漸被摸索洞悉。一點一點磨損好奇的最初。如此。最終是厭倦。
沒有絲毫留戀。所有歷史自動消失。留下感情的屍體,如果不被腐爛就變成化石。
再二十一日 寫信
凌晨兩點半,想寫一封信給你。但我不寫也不寄。以此,這個瞬間就是一個紀念。
你若收不到這樣封信,你便也就不知道,你便可以完整。
如此,我也是完整的。
再二十六日 煙花會
看一場煙花,終於看到頭仰得脖酸目痛。風太冷,於是我們決定要回家歇息。尋求溫暖的臂膀,看到自己老去,力氣和能量逐漸不夠。於是我們決定不再愛著彼此。
不用想起。哪怕是一閃而過的記得。任何一個人,失去了另一個人,都會活得一如既往。黯然酸楚是屬於懷念的事情。但是遺忘更輕省。
不是你想的那樣。真切的感情,從來都不會是堅韌的。
再二十九日 情書
有一個朋友很喜歡《情書》,一直念念不忘。問他最喜歡哪一處,他說是電影最後,藤井樹看到書卡背後畫像而感動落淚的時候。彷彿百轉千回,豁然開朗。愛的無心隱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後都是人性深處共通的折射面。
電影《情書》是巖井俊二在中國一舉成名的代表作,即使後來他有更具備深度的《燕尾蝶》及《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出場。但《情書》的簡單純粹,卻更像一個小小記號,鮮明得不假思索。
我忘記是幾時看的碟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翻出來。有些鏡頭是一直記得的。比如一開場的蒼茫大雪。感冒中的短髮女孩收到陌生人的問候信。女孩藤井樹在腳踏車停車處等待男孩藤井樹。他從山坡上跑下來,用一個袋子罩住她的頭。惡作劇是典型的內向少年表達感情的方式。兩個少年的美麗容顏,有像月光一樣的明亮光澤。鏡頭感是很乾淨的。有對細節和光線的講究。作家導演的特質非常明顯。
不知道小說裡的少年藤井樹,會不會是巖井俊二寫給自己的一個映照。散漫懶惰,不善於和人打交道。特立獨行卻又心意執著。“他那樣的人,經常眺望遠方。那雙眼睛總是清澈的,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歡登山和繪畫。如果不是在畫畫,就是在登山。”
寥寥數言。深情的男子,總是更像一棵沉默的樹。一個真實的創作者,在自己的作品裡,投影的不僅僅是自我,也許還有他企望中的世界。即使只是幻覺。
我想,那種櫻花般淡淡清香,繁盛留戀,又可以寂靜而坦然地走向離別的感情,應該是他所喜歡的吧。所以他寫,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