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實情節有任何解釋,科學與魔法的都不要。

現在,“奇幻”這個譯名影響似乎最大,筆者也便暫且接受下來,指稱那些有超現實情節,並賦予超自然解釋的小說。雖然筆者認為,奇幻中“奇”這個字很不恰當。科幻小說難道不“奇”嗎?

奇幻文學發展了千百年,也存在著象科幻文學那樣的型別的再劃分。現在被認為是主流奇幻的奇幻文學,其實是在現代英國文壇裡發展出來的。它們都使用虛擬的中世紀背景。其魔法體系則來自中世紀歐洲的神話傳統。這是它的源文化。只不過,中國讀者不熟悉這些文化傳統,才感覺“怎麼幻想都行”。西方讀者如果閱讀西遊記的譯本,是否也會感覺吳承恩在隨意地幻想呢?他們並不知道“崇佛抑道”是怎麼回事。

除了主流奇幻外,還有宗教奇幻文學。它們嚴格地從各宗教體系中選擇體裁,其思想感情也與宗教教義有千絲萬屢的聯絡。比如前蘇聯早期作家布林加科夫創作了《大師與瑪格麗特》。在這部奇幻小說中,撒旦化身為黑貓,戲弄蘇聯官僚。在整個故事裡,基督教的思想處處體現。甚至有大段篇幅在展示彼拉多(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的羅馬總督)的懺悔。其它如美國影片《十戒》等,都是直接取材於宗教的敘事作品。

第三種奇幻作品,是現代背景的奇幻作品。背景一般設定在當代,大都市、車水馬龍與神鬼並存。如《天使在人間》等等。雖然背景放在當代,而其內容仍不出各國傳統魔法文化的背景。比如,歐美的現代奇幻作品常以吸血鬼、狼人為題材。港臺的現代奇幻作品則以殭屍、狐鬼為素材。

奇幻文學研究剛剛開始。對於奇幻文學,還有其它的劃分方法。比如,在《幻想文學漫談》一文中,作者雨夜屠夫將幻想文學分為科幻、奇幻、魔幻、玄幻四類。其實,“玄幻”只是當年黃易和書商一起炒作的一個概念。雖然現在影響很大,但從邏輯性,畢竟不是單獨的一類作品。被稱為“玄幻小說”的作品。如果沒有鬼神,則是科幻。有鬼神則是奇幻。玄幻最多隻能說概括了某種風格。一個概念的生命力,最終還要看它是否說出了某種“惟我獨有”的內容。玄幻是無法這樣定義的。

至於“魔幻”,作者認為它就是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當然,如果硬性規定兩者等同,那也無妨。但魔幻這個詞,也往往指稱有神有鬼的奇幻小說,是許多人對奇幻文學的另一個稱呼。魔幻現實主義最大的特點,是雖然有超現實情節,但絕對不會讓神魔鬼怪出場。在這方面,它和歐洲的超現實主義是一類文學。兩者之間也互有傳承——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是歐洲超現實主義作家的學生。

奇幻文學這幾年在中國大地暴起,其實只是出版制度帶來的結果。它本來就是西方近現代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學門類。象《指環王》這樣的作品,也並非新潮小說,而是流行半個多世紀的經典。只不過,由於涉嫌“宣傳封建迷信”,直到上世紀末,奇幻作品一直不能被翻譯出版,更不用說本土創作了。

在西方,奇幻文學和科幻文學不僅是兩大文學門類,而且也是歐美,甚至英美兩種文化的不同產物。奇幻文學的主要土壤在英國。現在被視為經典的一些奇幻小說,主要是英國中世紀傳說為素材。風格特點非常地英國化。

將奇幻小說和科幻小說混在一起,這種現象由來已久,也絕不僅僅出現在中國。岡恩曾經回憶說,七十年代他到羅馬尼亞講授科幻小說課,結果收上來的學員習作都是魔幻作品。在美國,科幻和奇幻往往由同一個作家寫作,甚至授予同一個獎,如星雲獎,即“美國科幻與奇幻小說獎”。如果有“中國川劇豫劇綜合獎”,人們肯定無法接受,但科幻與奇幻獎放在一起,便不一樣。

科幻與奇幻如此接近,在出版上帶來了一定的麻煩。比如,美國作家勒古恩創作過科幻經典《黑暗的左手》,也創作過奇幻經典《地海傳奇》。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門類。在出版、宣傳時就必須要注意到。又比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岡恩科幻小說系列,其中的第六集顯然是他寫的奇幻小說。

分清奇幻與科幻,重點不是兩個門類的經典,而是一些擦邊球。比如《捉鬼敢死隊》便是一部奇幻片。與傳統奇幻片不同的是,片中的捉鬼人用紅外探測儀、鐳射槍等武裝起來,刻意與科幻相混淆,以取得搞笑的效果。《火星幽靈》也是一部仿科幻的奇幻片:一個火星礦山被不明生物襲擊。一切線索都指向某種不明的外星人。結果卻不是外星人,而是火星上的“鬼”。這些電影都刻意製造一種科學氣氛,最後卻是奇幻。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