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的。

直到今天,這種誤解仍然嚴重地影響著科幻文學的外部環境。既然一部科幻小說由科普出版社出版,那麼輿論界自然便以“科普讀物”的標準來評價它。於是,“科幻小說宣傳了偽科學”,“科幻小說借科學的名義,宣傳兇殺與色情,如此議論便不絕於耳”。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地反駁這種言論。因為發表這些言論的人認為他是在評論一部科普作品,而不是一部小說!

對於這個誤解,科幻界同仁向來持反對態度。但他們反擊的深度是不夠的,很少從理論上分析,科普與科幻小說有什麼不同。

筆者認為,科普作品與科幻小說的最大不同,還不在於小說有情節有人物,科普作品沒有。而在於兩者形式與內容關係的完全倒置。在科普作品裡,科學是內容,文學是形式。而在科幻小說裡,文學是內容,科學是形式。

要理解第一點,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普通讀者都能區別。要理解第二點卻是極其困難的。科幻小說裡的那些新發明、神奇技術,不正是內容嗎?怎麼說它是形式呢?即使是科幻作家和科幻迷,恐怕也很難理解這一點。其實,從文學角度來說,科幻作品裡直觀體現的那些事物,往往都是文學意義的象徵化,是傳統文學形式用科學知識進行的包裝。筆者前面介紹的非人角色、象徵類科幻,等等,都有這個特點:科學技術只是其文學寓意的物質表現。

對於將科幻視為科普作品的誤解,科幻界同仁一向是反彈的。但也有一些觀點,反彈到了極端,完全否認科幻小說有科普的價值。是不是科普,談的是本質問題。可不可以用來科普,談的是功能問題。打個比方,我們平時吃飯,只不過為了飽腹。而我們赴宴,同時還有社交的功能。認為每一次進餐都不具有社交意義,和認為每次進餐都是為了社交,同樣是荒謬的。

關鍵在於,並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說都具有科普價值。以筆者所見,大部分科幻小說只具有文學價值,或者休閒娛樂的價值。認真談科學的科幻小說,在整個科幻界只是個小小的支流。如果要發揮科幻小說的科普功能,必須挑準這一小批作品。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五章:科幻文學的兩側疆界(1)

下三章前言

第一節:奇幻文學

第二節:科學小說

前 言

科幻文學幾乎和所有的型別文學,所有文學流派都有聯絡。但聯絡最近的莫過於兩者,一是奇幻文學。奇幻文學。這幾年以強勁勢頭壓縮著科幻的出版空間。二是科學小說。後者比科幻更為弱勢。但正因為它的存在,才使科幻多了一面鏡子,更清楚地找到自身定位。

第一節:奇幻文學

首先要說明的是,將下面這一類文學稱為“奇幻文學”,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因為同時還有許多其它名稱流傳在文學界和出版界。比如大幻想文學、純幻想文學、幻想文學、魔幻文學、等等。

一個文學型別在其發展初期,不光風格形式不能確定,就是名稱也五花八門。科幻文學就曾經是這樣的。在西方,這個概念的形成曾經有過比較混雜的歷史。例如出現過scientific(科學傳奇)pseudo scientifie story(模擬科學小說)science romance(科學空想)off…trail story(脫軌小說)different story(奇異小說)impossible story(不可能小說)scientifiction(科學小說)astounding story(驚奇小說),等等。《通俗文學十五講》25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最後,其英文名稱定為science fiction,中文名稱定為“科幻小說”,也並非就是最準確的稱謂。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結果。

奇幻文學是“Fantasy”一詞的中文翻譯。在英文裡,“Fantasy”和“Science fiction”很容易區別。但翻譯成中文,就有些困難了。有的文章裡把它翻譯成“幻想文學”。這樣,在中文語言環境下,和科幻文學便形成了種屬關係。其實兩者是平行、並列的。翻譯成“純幻想文學”也不妥。使用這種翻譯的朋友,多持如下的看法:科幻是受約束的幻想,必須在科學範圍內幻想。“Fantasy”便不受約束,可以“怎麼幻想都行”。其實,“Fantasy”絕不是“怎麼幻想都行”,約束它的,是各國宗教與神話傳統。如果真要提“怎麼幻想都行”的純幻想的話,應該是超現實主義。這個型別文學不要求其超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