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主流的文學樣式。“散文”的地位等而下之。直到十九世紀,小說仍然是一個不入流的文學品種。據說那個時代如果有人在大學課堂上講小說,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由此看來,今天所謂“通俗小說”一詞,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因為小說曾經統統被視為通俗讀物。但現在,某些小說被接納為主流了。而其它一些仍然被排除在外。在幾十年前,這種主流文學被慣之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今天不用這個慣名,但習慣仍在,只是稍稍加入了一些西方現代文學流派在內。

當然,這並不是中國的特殊國情,而是世界範圍內主流文學界的“類別岐視”,也就是說,某些文學樣式,你寫得再好,藝術水平也得不到承認。科幻文學就是受到這種型別岐視的典型。

一代宗師凡爾納當年就抱怨說,他的作品只能在青年雜誌上發表,而且文學評論家從來不發表言論。不過,他的境遇算是好的。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中,凡爾納和威爾斯是僅有的兩位入圍的科幻作家。而在這套百科全書的《中國文學卷》裡,所有華文科幻作家均不被收錄。相對而言,《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倒是收錄了阿西莫夫、佈雷德伯裡、海因萊因等主流科幻作家的名字。這或許是因為,這套名為“不列顛”的百科全書,其實是由美國人在編輯的原因吧。在歐洲,科幻文學離主流文學是同樣的遠。

反映主流文學權威的諾貝爾文學獎,也從來沒有頒發給科幻小說作家。當然,其中某些獲獎者,如德國的赫西、英國的齊普林曾經創作過科幻小說,但卻不是因為在科幻小說上的成就獲的獎。其它各國的主流文學獎,如日本的直木獎、法國的龔古爾獎、中國的茅盾文學獎等等,也都沒有授予科幻小說的例子。

在文學理論中,更是沒有科幻文學的影子。筆者能翻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著作裡,只看到倪匡、張系國這兩個科幻作家的名字。大陸科幻作者一個都沒被提及。最近有些文學理論著作稍帶著分析了一下科幻文學的個別成就。但整體上仍然沒有進入文學理論家的視野中來。

當然,科幻作家們不會不感受到這種壓力。“只要中國有文學,就有科幻小說,而中國的科幻小說,只有努力提高創作水平,使自己得以在嚴肅文學中佔據一席地位,才有自己的生路。”(鄭文光《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序言》摘自《鄭文光70壽辰暨文學創作59週年紀念文集》)

這段話是鄭文光在八十年代初寫下的。裡面包含著對科幻文學根本前途的正確判斷:科幻文學只有成為文學大家庭中的一員,才能有出路。但直到今天,這個理想在中國並沒有實現。

考查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的關係,必須站到一個大背景中去。這個大背景就是:自十六世紀近代科學創始以來,一直有文學家藝術家試圖將科學知識與科學思想引入藝術領域。個別藝術家,如達芬奇、莫爾斯等,甚至有自己的科學創造。同時,也一直有科學家在業餘時間進行藝術創作,試圖用藝術表達科學實踐中單純用科學語言無法表達的那些內涵,如帕斯卡的散文傑作《宇宙》,刻普勒的小說《夢》等。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當屬俄羅斯近代文明的傑出大師羅蒙諾索夫。他既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創始人,又是俄羅斯現代語文的奠基者。這種科學與藝術的苦澀戀愛,斷斷續續、時強時弱地持續了幾個世紀。而科幻文學幾乎是它惟一的結晶。

在文學領域,許多被視為“主流”的作家們都曾經嘗試過科幻創作。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文風恢幽默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就創作了經典科幻小說《亞瑟王朝的美國佬》。在這部小說裡,一個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鐵匠夢遊到亞瑟王朝的英國(公元六世紀),看到了君主制度的腐朽,貴族、騎士和教會人士的無知、貪婪。這個鐵匠想透過工業革命、普及教育、建立民主制度等方式改變歷史,甚至可以造出機關槍與古代武士們較量。

一九零八年,另一位美國作家傑克倫敦也發表了一篇政治幻想小說——《鐵蹄》。鐵蹄是法西斯化的美國政府的代表。小說描寫在二十一世紀人類大同的時代,發現了一份二十世紀美國工人運動領袖之妻的回憶錄。記載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位叫埃弗哈特的工人領袖與“鐵蹄”鬥爭的經歷。一生傾向社會主義的傑克倫敦用這部作品表達了他的政治態度。

一九二一年,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創作了一個科幻色彩濃厚的劇本——《回覆到密福沙勒的時代》(BacktoMethuselah)。密福沙勒是聖經中長壽者的代表,類似於中國的彭祖。這個劇本引用了進化的概念,描述人類如何從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