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少兒科幻創作的難度深有體會。在創作早期,筆者只寫了一篇少兒科幻《煙塵紀公園》,在不同的青少年刊物上被轉載數次。後來,上海一家出版社約我為中學生寫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萬字,但費時數月,毫無進展。從那以後,再有編輯來約少兒類科幻,筆者一律婉拒了。當然,勉強去寫也可以,但由於我和孩子們生活的世界相去太遠,寫出不倫不類的少兒科幻,反而不負責任。
筆者還認識一位主力科幻作家,也相當重視少兒科幻。在一些座談會或者文章中,經常呼籲同仁們不要歧視少兒科幻。但他自己創作的少兒科幻作品卻不感恭維,與他的成人科幻作品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究其原因,這位科幻作家自己的孩子尚小,無法交流,本身又不從事教育工作。他缺乏和孩子世界接觸的環境。只能憑自己當年學生生活留下的依稀印象來寫。這樣的少兒科幻顯然很是勉強。
筆者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成人科幻小說由文學出版社出版,少兒科幻小說由少兒出版社出版。這樣各歸其位,從作者、讀者到評論界,輿論界,都不容易產生歧意。當然,要形成這個局面,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四章:關於科幻的三大誤解(2)
第二節:科幻文學與通俗文學
將科幻文學整體上視為通俗文學的一個部分,也是對科幻文學的一種誤解。這方面見諸於文字的不多,大多是編輯、作者、評論家在座談會上,或者私下交流意見時談到的。在北京大學出版社主編的“大學素質教育通識系列教材”中,有一部《通俗文學十五講》,由北大中文系範伯群、孔慶東主編。其中第十二講是科幻文學,名為“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說”。
對於將科幻文學視為通俗文學,科幻界同仁對此反感倒不很多。相反倒是頗有些人發表言論,認為科幻就是要走通俗文學路線,依靠市場而生存。以翻譯科幻小說著稱的王逢振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科幻小說是通俗文學的一個品種,對科幻小說的優劣,我們應該以通俗文學的標準進行衡量,既不能以純科學的標準衡量,也不能以純文學的標準衡量。”(王逢振《我看科幻小說》,轉引自《科幻世界》95、4)
筆者認為,科幻文學是不是通俗文學,關鍵在於什麼是通俗文學。對於這個問題,文學界自身便沒有理清。他們在研究通俗文學時,往往把兩個概念搞混了。一方面以文學價值高低為標準,認為低的就是通俗文學,高的就是純文學、雅文學、主流文學。另一方面以源流為標準,把所有誕生於主流文學之外的文學門類都視為通俗文學。
這種誤解,和文學讀者群的發展變化有極大關係。文學欣賞水平的高低,與一個人知識水平的高低有極大關係。一箇中世紀社會里,受過教育的人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構成一個市場。而占人口大多數和文肓、低知識階層接受的文學,只是說書人、行吟詩人講的故事。兩者在文字上高下立判。涇渭分明。於是,便形成了通俗文學=面向市場的文學,純文學、雅文學與市場無關的判斷。這種判斷,至少在當初是正確的。
但是,隨著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閱讀人口大量增加。純文學、雅文學都擁有了自己的市場。另外,在主流文學圈外形成的支流文學,本身的文學水平也隨著讀者欣賞口味的提高而提高。偵探推理小說已經進入《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柯南道爾詞條在該卷中與主流文學家並列。斯蒂芬金長期被視為通俗文學家,但他的小說向來擁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金庸的武俠小說同樣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海外華人作家蕭逸更是完全用主流文學的筆法來寫武俠小說。
這些例子都表明,將一個文學型別全部劃為通俗或者不通俗,是不恰當的。它實際上否定了這個文學門類提高水平品味的可能性。筆者與中國武俠作者圈也有接觸。在武俠專業刊物約稿的時候,“武俠故事作者”和“武俠小說作者”之間經常在搶版面。“故事”上是通俗的,淺顯的,在文學價值上低於小說的。筆者有一位寫武俠小說的朋友。文學修養很高。他告訴我,他在自己的武俠小說里加入一些文學描寫,但被編輯刪除甚多。這些說明,即使被通常視為通俗文學主力的武俠小說,也是高雅與通俗並在。更何況,科幻小說從一開始便有大量藝術成份很高的作品。
以筆者所見,通俗文學的特點是:一、情節模式化,從同類文學中提取模式,稍加更新。二、人物性格扁平化,基本不塑造圓整形人物形象。人物在小說裡,主要是行動素,類似於象棋中的車、馬、炮,功能固定不變。三、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