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統藝術並沒有完成。甚至,傳統藝術家們根本看不到,當然也不準備承擔這個任務。而當科幻藝術承擔起這個任務時,它便擁有了最根本的存在價值。雖然在這個艱難的任務面前,科幻藝術並非獨立承擔,它有一些同盟軍。筆者在後面也會介紹。但直到目前為止,科幻藝術仍然是在這個問題上探索得最深入的一種藝術。

對此,前《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楊瀟有一段頗為權威的論述:“依現代的眼光看,在當前的中國,這兩種文化都還發育得很不充分,很不健全。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間有著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從事科技的科研人員心無旁,輕視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文藝術,而從事人文藝術的知識分子承襲了傳統中輕視實踐與科學的不良因子,對科學技術的陌生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科技文化以為自己可以解釋或解決一切社會問題,而表現出某種科學主義傾向,人文文化由於對新興的科學文化不瞭解,非常容易把當前社會所產生的弊病都歸之於科技發展的結果。從而在兩種文化間造成一條互相都難以理解的鴻溝。……一方面,它(科幻藝術)喚起人們熱愛科學,嚮往科學,開闊視野,拓展廣闊的思維空間、‘引爆’新發明新創造;另一方面,它還對科學的侷限性和技術的負面效應提出警示,促進公眾更全面地認識科學,使社會對科技有一種制約作用。……科幻是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良好方式,它促進科學技術文化和人文藝術文化的溝通,而且以人們樂於接受的方式顯示出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的互動關係。(楊瀟《科幻與跨文化交流》轉引自《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上卷第一章:美學貢獻(2)

第二節:科幻文藝對“自然美”的豐富

“自然美”,是傳統美學的基礎之一。謳歌山川大地、花鳥魚蟲,藉以喻情銘志,是許多傳統文人的愛好。有些文人,如李白、譚嗣同,甚至為此周遊四方,以尋找美的源泉。

許多讀者一想到“科幻”,腦海裡便浮現出複雜的機械、巨大的建築、佈滿天宇的飛船,似乎在這裡尋找不到自然美的舞臺。其實,科幻文學在美學上的重要貢獻,就是大大豐富了自然美的審美物件。

傳統文藝中的自然美,基本上只是農業社會中的居民在歌頌自己的生活環境。是給自己提供衣食的山河田野。而對於整個地球來說,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何況整個宇宙,何況那無數的星系、無數種奇異的宇宙景觀。這些遠在人類生活圈子之外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們不僅是遙遠的、危險的、神奇或者怪異的。有許多也是美的。而曾經去歌頌,並且將一直歌頌這些美的文藝作品,迄今為止只有科幻文藝。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的先鋒。大自然中的許多地方到目前為止仍然不適合人居,只有科學家在考察過程中才能直面。比如南極地區。這幾年,隨著中國南極科考規模的擴大,中國觀眾從電視畫面上,親自領略了南極的壯麗風光。然而,這樣的壯美,是否也可以是文學藝術表現的物件呢?理論上應該是,但在實際上,由於科學家多不創作文藝作品,藝術家又不能親自踏上南極,所以,這個領域中蘊含的自然美,是並不存在於藝術世界的,除了科幻這小小一隅。

在第一卷第三編裡,筆者分別介紹了“南極”、“深海”、“地下”、“太空”等領域。之所以分門別類對它們詳加介紹,其理論基礎正在這裡:它們是科幻作家對“自然美”領域的擴充套件。讀者可以再回過頭去,重溫一下那些作品。從中領略一下,科幻作家是怎樣作這個開拓的。

中國當代太空美術的探索者喻京川在一篇文章中,寫下了一段激昂的文字:“藝術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反映時代脈搏。今天,人類文明已進入前資訊社會(或後工業社會),科學技術空前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但縱覽當代中國畫壇所反映的內容現時代發展仍有很大差距,無論繪畫展覽或是畫冊內容,那些古樹古廟,陶瓷器皿,茅屋農舍等等充斥滿眼,一片田園牧歌,作者們對那些早已逝去的農業文化留念不已,這些不能不說我閃很多作者頭腦中的時代觀念還極為滯後,即使一些較前衛的美術或先鋒美術之類,也只是停留在對工業社會,機器時代的反映。”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上卷第一章:美學貢獻(3)

第三節:科幻文學對“技術美”的挖掘

當蒸汽機進入歷史後,一批蒸汽機車迷卻在到處尋找它們的身影。蒸汽機車博物館正在建設中。首鋼廠區裡還在執行的一部蒸汽機,竟然被作為旅遊資源提供給它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