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青島作家趙丹涯創作)等成人文學風格的長篇科幻出版,但絕大部分科幻圖書是兒童文學風格。

從2000年開始,一批質量優秀、風格鮮明的作品相繼問世,不再是以前寥若晨星,而是成系統地湧現。它們的出版使得中國科幻水平的峰頂大大增高。可以說,目前最出色的中國科幻小說,對外已不遜於世界優秀科幻作品,對內也不亞於主流文學界的優秀作品。

王晉康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後,又回到創作行列中來。這次,他以長篇為主,幾年中推出了一批長篇力作,包括《拉格朗日墓場》、《少年閃電俠》、《死亡大獎》、《尋找中國龍》等等。王晉康長期專注於生命題材,圍繞著“人性被科技改造”這個主題創作了大量作品。200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癌人》、《豹人》、《海豚人》,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類人》,湖北少兒出版社出版了《生死之約》,多達五部長篇都是他對這一問題的探索。

在《海豚人》中,作者對人性的理解超越了作為物種的人之外,可謂徹底的大同思想。在《生死之約》中,主人公表現出與中國傳統文化截然相反的道德情懷:對自己佔居後代人的發展空間極為愧疚,甚至不惜以死亡來讓出位置。在整體上向後看,犧牲後代利益以滿足前人的中國傳統文化大環境下,這一思想尤顯振聾發聵。

2000年2月,黑龍江出版社出版了韓松的長篇科幻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這部長篇科幻虛構了2066年(文革爆發一百週年)的美國:一個閉關自守,狹隘落後的國家。作品用一箇中國少年圍棋手(暗示當年的乒乓外交)的眼睛描繪這個“美國”,充滿了反諷和隱喻。2004年,韓松積數年琢磨的長篇鉅著《紅色海洋》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該書選擇了“滅世題材”。地面被核戰爭毀滅後,人類只能生活在被改造的“紅色海洋”裡,成為海洋生物。韓松成熟老練的文筆在該作品中盡顯無疑。

創作短篇科幻近二十年的綠楊,此時也推出了三部長篇科幻小說。他的太空探險題材長篇《雙子星號》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大陸作家在這個領域內不多見的成熟作品。他的另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基因幽靈》由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達到了作者最高的創作水平。這部作品一反作者以前的高遠風格,十分貼近現實,並且大量運用了作者本人的專業知識。2004年,他的《天使終結》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柳文揚受美國科幻作家哈里克萊門特影響,熱衷於在作品裡象上帝一樣構造全新的世界。他的長篇科幻代表作《解咒人》(海洋出版社2001年出版)正是體現了這種創作意圖。這部作品構造了一個晝夜平分的外星世界,分別生活在白晝和黑夜兩個半球的人類彼此隔膜,無法溝通,真到預言中神秘的“解咒人”來臨,打破兩個種族之間的界限。這部作品喻意鮮明,情節詭秘,氣勢磅礴,堪稱近年來外星題材中難得一見的佳作。此外,他還出版了《神奇螞蟻》、《天城 海城》兩部長篇科幻小說。

除此之外,何大江的《讀心機》、徐久隆的《倪妹魍魎》、王麟的《奈米殺手》、徐渝江的《月光下的呼喚》等等,都是這一時期有特色的長篇科幻小說。

長篇科幻小說在這個時期興旺起來,和作者本身的成熟有很大關係。不少作家的年齡、積累已到了不用長篇不足以表達其情的地步。《思潮與文體》57頁。雷達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著名評論家雷達這番話雖然講的是主流文學的情況,但用來解釋科幻文學的長篇高潮也同樣準確。上述所有這些長篇都是作者超過三十歲以後創作的。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開始科幻創作時則在二十歲上下。其中有一個從青年期到成年期的巨大心理跨度。

可惜的是,儘管大陸長篇科幻小說質量突飛猛進,但讀者的熱情並不高。這似乎也沒有脫離開整個文學大潮的影響:比如長篇在前幾年很“熱”,其實相當多的作品寫得匆忙,在趕浪頭,近來長篇比較能沉住氣了,整體質量有上升,讀者的熱勁兒卻又過去了。《思潮與文化》24頁。另外,社會各界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九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對當今科幻迅猛發展的勢頭缺乏瞭解。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八章:新世紀新希望新危機(3)

第三節:新媒體

這一時期,《科幻世界》雜誌社繼續擴大其商業方面的影響力,相繼衍生出《科幻世界畫刊》(後停刊)、《飛》(面向少年讀者)、《驚奇檔案》和《科幻世界》增刊等雜誌。自九十年代開始,《科幻世界》便與四川科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