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麼一篇科幻小說。但因為它集中反映了福斯特作為一個傳統文人的反科學價值觀,所以在科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小說將背景放在未來某個不確定的年代。那時,地面上已經無法生存,人類只能戴著防毒面具才能上來。在原子能還沒有被發現的年代裡,福斯特設想不出什麼樣的巨禍能夠給地面帶來這樣的破壞,乾脆便隱去原因不表。

完全生活在地下的人們由一個無所不包的機器系統結成一體,沒有國家、民族之別。這個背景設定,意味著作者要描寫一種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處境,而非只是某國某族的“私事”。人們住在完全一樣的個人房間裡,“北京和希伯來一樣”。在大機器的飼候下,人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透過類似電視電話的裝置隨意和千萬裡之外的人打交道,一個人可以認識幾千人,但從不面對面交往。生下的孩子都交有機器哺養,親情淡漠。一本大機器的使用說明書象聖經般擺在每個人的家中。

小說主人公是一位叫許凡蒂的中年婦女。她的兒子庫諾已經成年,生活在另外一個大陸上。兩人經常幾個月不直接見一面。有一次,庫諾透過通訊裝置,一定要求直接面見母親。他告訴母親,自己曾經上過地面,看到那裡有人生活在原始環境裡,並且感受到了不依賴機器的自然體驗。許凡蒂聞言,斥責孩子大逆不道,只有以大機器為依歸才能有文明幸福的生活。幾個月後,大機器慢慢停止轉動,已經失去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類無計可施,走向滅亡。

福斯特是標準的文人,對科學技術並不在行。小說裡的技術描寫只有輪廓缺乏細節。不過這並不重要,“大機器”只是作為科學技術的隱喻出現在小說裡。作者生動地描寫了人類對機器的依賴。這種依賴已經形成了宗教般的狂熱。

除了這種反諷的形式,作者還透過代表人性掙扎的庫諾之口,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正在死去的是我們,這兒唯一真正活著的是機器。人創造了機器來按照我們的意願辦事。但現在我們辦不到了,它已經剝奪了我們的空間感覺和觸控感覺,它混淆了每一個人的親屬關係,它使親情淡漠到僅剩肉慾,它使人們頭腦空白,四肢無力。現在它又使我們對它頂禮膜拜。

與後世反科學思潮代表人物的論述相比,這些觀點可能不算深入或者新奇。但考慮到它產生於二十世紀之初,我們仍然要欽佩作者的遠見。

在《即食麵謀殺案》(中國香港杜漸著)裡,一種貌似無害的防腐劑“偏釷酸鉀”成了某國政府的秘密武器。不過,這種秘密武器不是用來對付外敵,而是用來控制國民。它能夠使人逐漸喪失判斷力。偏釷酸鉀被大量攙在泡麵中銷售出去。等到國民普遍食用之後,再由電視節目的訊號誘發其效果。結果,全體國民對任何新聞都只感受到正面意義,社會在人們眼裡變得完美無缺。這種甜蜜的人禍比痛苦的災難更可怕,因為人們會舒服地走向毀滅的深淵。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2…3)

第三節:社會控制論

或許凡事必相反相成,在反烏托邦科幻小說的對立面,還有一些強調社會控制的科幻作品。它們甚至就出現在以“大社會、小政府”著稱的美國。

史泰龍主演的《Judge dredd》(《特警判官》)便是此類題材的代表作。據說當年拍攝這部電影時,曾經想請施瓦辛格主演。但由於後者有奧地利血統,又擔心此片被視為宣傳納粹思想而作罷。足見它的政治觀點十分鮮明。

影片中的這些“特警判官”,集司法權和執法權於一身,從根本上觸動著三權分立的西方政治原則。而它的背景,就是人類生活在擁擠的大都市裡,環境極其惡劣,容不下緩慢冗長的司法程度。

海因萊因的《星河艦隊》也有著濃厚的法西斯主義傾向。作為一個海軍陸戰隊出身的作者,海因萊因深暗軍隊生活現實。訓練的殘酷,生命價值的低下,長官對下級的虐待,等等。而這些在他眼裡,都是訓練強者,培養公民意識的必要手段。原著出版時就因為其中的法西斯傾向受到指責。被改編成電影時,編導乾脆不避嫌,以納粹軍服為基礎,設計了影片中“地球部隊”的軍裝。

第四節:形形色色的“世界國”

“科幻小說是人類這一種族的文學。”這是詹姆斯岡恩給科幻小說下的獨特定義。要將整個人類作為一個種族來表現,科幻小說可以採取一個獨特視角:構造超國家的權力機關。

首先,當然是要加強聯合國的地位與作用了。哈哈,這段話好象出自現今一些政客之口,但它確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