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賦予世界以奇妙的資訊載體,那就是基因。於是,有一些科幻作家描寫了把基因作為資訊載體的故事。韓松在《信使》裡,就描寫了宇宙戰爭中,信使把情報嵌入自身基因傳遞的故事。
資訊科技除了通訊,還包括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科幻作品裡,往往只有寫到人造生命時,才把計算機當成主題。不過,也有直接將計算機技術作為描寫物件的科幻作品。駭客題材就是其中之一。在長篇科幻《末日之門》(中國喬良著)中,恐怖組織中的電腦專家漢斯干得更狠,他黑掉了全球所有的網路。不管大國小國,不論軍用民用,不分民族和宗教陣營。所有與網路聯接的計算機無一倖免。中國能夠避開這一災難,僅僅是因為提前得到了警報。最後,突擊隊員們為了搜捕恐怖分子,只好從航空博物館裡開出一架二戰時的零式飛機——因為它上不了網,肯定不會受病毒的感染。
鄭軍在《青色》中,描寫了能夠預言未來的計算機程式“青色”。實際上,這是一個博奕學程式。但由於它的硬體運算能力極強,資料量極大,覆蓋了中國經濟的微觀層面,所以,任何一個公司都可以透過它,預言自己某個企劃案的成敗。主人公翁建亭出於對自由選擇的重視,不惜“以身試法”,強行實施被青色判斷為必然失利的專案,結果一敗圖地。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二編:技術奇觀(4…2)
第三節:電子傳心術
無論語言還是表情,都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外殼。即使它們在傳遞過程中失真度再低,仍不足以令人們真實地感受對方。所以,科幻作家們設想出直接的思維傳導來彌補這個缺點。這就是電子傳心術。在“特異功能”一節裡,我們看到了屬於變異現象的自然“傳心術”。在本節裡,實現傳心術的是技術,因此,人人都可以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