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於198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地球逃亡》的科幻小說,描寫地球受到天文災難威脅,人類被迫研究巨型核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
2001年,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也發表了《流浪地球》,構思相當接近:天文學家發現,太陽將在幾百年裡突然衰弱下去,經過“氦閃”變成紅巨星。在氦閃時,它會膨脹到地球軌道之外,將地球完全氣化。由於人類本身尚未獲得亞光速飛船技術,並且離太陽系最近的幾個恆星系裡也沒有行星可以移居。所以,聯合政府決定將地球本身改造成宇宙飛船,載著整個人類逃亡。
整個過程要經過兩千五百年,一百代人!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計劃。人類在大地表面建築起“地球發動機”,建成後的每個地球發動機高達一萬一千多米,超過世界上所有山峰。單個發動機執行時,可以向地球提供150億噸推動力!全世界共有一萬多臺這樣的發動機。它們在使用時,向天空噴射著巨大的離子流,使得周圍的空氣保持在八十度高溫,落下的雨水可以燙壞面板。
由於地球質量過於龐大,即使這樣的巨物,也只不過是給地球進行軌道姿態調節而已,並不能直接推動它隨意前進。小說中的地球發動機控制中心也宏偉無比,單是一個操縱檯就能容納五千人。
為了使地球在前行中不遇阻礙,人類還給月球建造了同樣的發動機,把它推離軌道!而地球進入小行星帶時,人類使用了反物質炸彈,摧毀攔路的小行星。最後,地球終於脫離太陽引力逃逸而去。由於得不到太陽光,地球表面的空氣都凝為淺綠色的固體。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二編:技術奇觀(4…1)
第四章:永遠時髦的IT技術
B四章簡介
第一節:早期夢想
第二節:當代前沿
第三節:電子傳心術
第四節:物質——資訊傳輸法
B四章簡介
令自己的軀體上天入地固然很好,但足不出戶便知千里,也是人類的久遠夢想。從驛馬和信鴿的時代起,這種夢想就推動著通訊技術的進步。而科幻作家仍然是這種夢想的描繪者。
在早期夢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業已實現的資訊科技。在當代前沿中,我們的視野伸向資訊科技的未來。電子傳心術是資訊領域裡獨特的科幻題材。當然,物質——資訊傳輸法也屬於科幻作家的獨創。
第一節:早期夢想
今天被人們視為娛樂工具的電視,最初是作為一種單向通訊裝置被研究出來的。而在它被髮明出來的幾十年前,凡爾納已經在1892出版的《喀爾巴遷古堡》裡已經預言到了它的出現。當然,在這部愛情題材的科幻小說中,電視只是一個陪襯品。
頭腦裡不斷湧現出新鮮創意的威爾斯在1936年的《未來事物形態》中預言了移動通訊。那是一個“手錶電話”。幾十年後的今天,威爾斯個人無線通訊的理念成為現實。現實與幻想之間稍微有些差異的是,如今的人們習慣掏出手機看時間,而並沒有去購買附加在手錶上的無線電話。畢竟與通訊相比,計時只是一個簡單得多的功能。
今天的人類能夠生活在“地球村”裡,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貢獻十分巨大。1945年,克拉克在一篇名為《外太空中轉站》的科學論文中探討了通訊衛星的應用。他詳細描述了人造衛星如何能夠對赤道保持相對靜止,並充當中轉站。1957年,克拉克在科幻小說《特別專送》中再次提到這一概念。近20年後,他的預言成為了現實,那就是今天的地球同步衛星。它是現代無線通訊系統的頂樑柱。
第二節:當代前沿
聲音影象可以傳輸,那麼感覺呢?1950年11月,美國科幻作家弗里茲萊伯發表了短篇科幻小說《新時尚》。作者預言了感覺傳導技術:
“電視機開著,螢幕上帶面具著綠衣的女郎低聲吟唱著一首愛情歌曲。她的右手拿著什麼,在畫面的前景變得模糊不清,我看見電視機附有手感器,在我們英國還沒有這種玩藝兒,於是好奇地把手插進螢幕旁邊手感器的孔洞裡。我本來以為大致跟插進脈衝式橡皮手套一樣,實際上與此相反,我覺得像是電視裡的女郎真的握著我的手。”
2002年10月29日,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馬薩諸塞科學院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了感覺傳導實驗。他們設計的儀器將手的動作產生的壓力轉換成高頻率電子脈衝,經計算機處理後,傳匯出去。分別位於倫敦和波士頓的兩個實驗者就這樣“握了手”。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