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色利,想說服當時的人們不要追隨耶穌。結果發現當時的耶穌完全是個低能兒,其母瑪利亞是個蕩婦。而他自己則陷入命運的擺佈中,陰差陽錯地成了救世主,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由於不再以理性、科學為出發點,宗教題材也大量出現在新浪潮作品中。在法默爾的《江河世界》裡,人類歷史上生活過的所有的人都復甦過來,生活在一艘巨大無比的船上。這是基督教末世審判思想的直接藝術表現,已經無法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了。

象二十世紀許多西方現代派文學一樣,由於只強調錶現作家的自我表現而不尊重讀者的閱讀需要,新浪潮的核心《新世界》雜誌每況愈下,不得不靠英國藝術委員會的補助和主編莫考克自掏腰包來維持,六十年代末就停刊了。新浪潮運動也衰落下來。

新浪潮運動將現代文學思潮和哲學思潮帶入科幻創作中,開闢了新的題材領域,豐富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手法。作為一種嘗試,新浪潮本身確實給科幻文學留下了值得吸取的東西。最重要的,當然是新浪潮運動中產生的那些經典作品。

不過,新浪潮本身更適合小資需要,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科幻的閱讀主流。那種題材虛幻,表現上也重寫意而不寫實的手法,很難取得讀者共鳴。直到今天,黃金時代科幻作品的基本風格:題材幻想與手法寫實,仍然主導著科幻文學的創作和閱讀。

世界各地都偶爾有科幻作家嘗試類似的寫法,但沒有什麼人獲得成功。除了科幻界外,新浪潮運動在主流文學界也幾乎沒有任何反響。這個事實說明,新浪潮運動只是單方面從主流文學那裡引進創作手法,它對於整個文學世界的進步沒有什麼影響,其貢獻遠不及坎貝爾時代的科幻小說。畢竟坎貝爾領導他旗下的科幻作家們,創造了一個不可替代的文學品種。

筆者認為,“主流文學”這個詞應該是一個地位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性質的概念。也就是說,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文學樣式成為那時的“主流文學”。而不是說,某一種或某幾種文學樣式可以固定地、永遠地當為主流文學。十九世紀西方文學的主流是“現實主義”,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各流派成為西方的主流文學。如果我們推延得足夠早的話,還會在文學史上發現一個所有的小說都被當作不入流的消遣品的時代。那時候的“主流文學”是詩詞曲賦一類的韻文。

對於新浪潮的主力作家來說,他們或者是把當時的文學主流當成了永恆的主流,或者雖然認識到文學主流的變動不居,但沒有勇氣和能力把科幻文學的本質發揮到極致,使其成為文學主流中的一員。所以,他們選擇了模糊科幻文學個性的方式來實現濟身主流文學這個目標。但是,文學是絕對尊重個性的一個領域。缺乏個性的作品即使能贏得一定的地位,也必定是很有限的。放眼未來,科幻文學絕對應該進入文學的主流,但那不應是以放棄自身特色為前提的。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浪潮運動(2)

第二節:新浪潮的影響

在美國,託瑪斯迪什、約翰斯拉戴克、羅伯特希弗伯格、菲利普法馬爾等人也接受這些創作手法。大洋兩岸相互促進,形成了整個英語科幻文學中的一個新流派。

不過,以筆者所見,美國最具有新浪潮特點的作者,要屬菲裡普迪克了。1928年12月16日,迪克出生於芝加哥。童年時父母離異,成年後自己的婚姻生活也一波三折,前後結過五次婚。還有失業、吸毒等歷史。到了晚年,才因《機器人夢到電子羊》一書被改編,進入小康生活。未幾便於1981年去世。甚至沒有看到這部影片的上演。前不久,斯皮爾伯格根據他的小說《少數派報告》製作了同名科幻片。

菲裡普迪克的科幻小說以短篇為佳。《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第二型別》、《冒名頂替》都被搬上銀幕。他的短篇構思奇特,風格詭異。其小說的主要特點:遠離新奇發明,描寫高度地自我懷疑、對他人的不信任,主要人物都是小人物、邊緣人,情節淡化,色彩陰暗,等等,都具有典型的新浪潮風格。

迪克的長篇雖然構思都不錯,但寫作手法過於隨意,枝蔓太多,顯示了技巧方面的不足。其中,《城堡裡的男人》堪稱“烏託時科幻”的代表作。這部小說虛構了日德戰勝英美,瓜分世界的故事。構思雖然極棒,但情節卻很混亂。

迪克的生活經歷充分體現在作品裡。他的人物們互相懷疑,猜忌,這種彼此提防就成為小說的主要情節。比如在《第二型別》裡,幾個身處險境的人彼此懷疑對方是機器人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