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墨西哥的富恩斯特等主流文學作家也創作過科幻小說。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一章:歷史長河尋科幻(1)
一章前言
第一節:歷史文獻中的點點滴滴
第二節:神話傳統中的科幻萌芽
第三節:東方的偽旅行小說——《鏡花緣》
一章前言
象《外國科幻文學史》那樣,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尋找科幻的點點滴滴,是本卷的開端。神話、搜奇誌異、哲學寓言,都能從中夠找到科幻的源頭。更加上,直到明朝中國仍然在科技水平上雄冠世界。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中,沒有科幻萌芽反倒是件怪事。
在對中國古代科幻小說類文獻的研究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文學研究所的楊鵬走在了最前面。早在九十年代中期,他就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其成果連載於《科幻大王》雜誌。後彙編於《中國古代科幻故事》(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11月出版)一書。楊鵬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古代文獻閱讀和整理方面充分發揮了他的專業優勢。當然,這更要歸功於他是位有心人。因為中文系出身並且愛好科幻,寫作科幻的,絕不僅僅楊鵬一人。
在歷史文獻中的點點滴滴裡,我們首先收集一下散見於各類文獻中的短小篇章。神魔小說中的科幻萌芽自然不能不表。還有一部著作,或許在正統的古典文學史上地位不突出,但在科幻文學史上,它不能不被視為先驅者。那就是東方的偽旅行小說——《鏡花緣》
第一節:歷史文獻中的點點滴滴
如前卷所述,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前的古代社會里,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但是,仔細搜尋一下浩如煙海,不難發現頗具科幻色彩的些許文字。作為文獻大國的中國更是如此。當一位古人馳想連翩時,他的想象力並不比我們更少,只是少了我們用來作想象素材的科學知識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寫小說並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甚至,直到晚清以前,小說都不是“主流文學”。詩詞曲賦才為士大夫所衷愛。所以,我們很難從中國古代文學的正史裡尋找到科幻萌芽。搜尋目標,多是那些偏僻罕見的文字。
戰國時期的經典《列子湯問》中,有一篇名叫《偃師》的小故事,至少大陸科幻界公認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具有科幻小說色彩的文字:一名方士將一個木偶進獻給君王。這個木偶不僅能夠翩翩起舞,而且向王妃遞媚眼,最終惹惱君王,將它大卸八塊。雖然《偃師》被編入介紹民間方術的集子裡,但其本身卻是一篇完全的技術類幻想小說,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機器人題材的作品。
莊子既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又是一位浪漫主義文學的大師。雖然在莊子之前,中國民間不乏神仙傳說形諸於文字,但那多是沒有明確作者的,許多人智慧的結晶。只是被記錄下來而已。而莊子在作品裡,完全獨立地創造了自己的幻想世界。他把這些幻想文字作為寓言,藉以傳播自己的哲學思想。
其中有一部分寓言,單就其創意來看,已經十分接近科幻小說。比如《陽則》一篇,講的是在蝸牛細如髮絲的兩個觸角上有“觸氏”和“蠻氏”兩個國家,彼此為地盤互鬥不休,伏屍數成。這個寓言居高臨下,諷刺了當時爭霸的諸候。而微生物般大小的智慧種族,在當代科幻作品中屢見不鮮。(可見第一卷第三編中的“微觀世界傳奇”)。
東晉文人陶源明創作的《桃花源記》甚至很接近現代的科幻小說。題材上屬於“失落的世界”。作者不僅虛構了一個並不存在的隱蔽社會,而且為這個社會能夠存在和延續建立了自然化的解釋,那就是躲避秦朝暴政。在資訊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深山大澤中存在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微型社會並非不可能。甚至在篇尾處,作者聲稱由於路徑複雜,無法再找到這個隱蔽社群。這種故意隱蔽奇蹟的寫法也非常逼似十九世紀早期階段的科幻小說。當然,作者只是寫一個寓言,沒有必要把它發展成一篇小說。如果擴充套件開來,完全可以寫一部不錯的科幻探險故事。
在唐人傳奇中,沈既濟的《枕中記》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是兩篇早期的“虛擬世界”題材的作品。《枕中記》講的就是近人皆知的“黃樑美夢”故事:貧寒書生盧生遇到道士呂翁,後者賜其一枕,盧生枕上睡著後,在夢中娶妻、登科、入仕,竟然度過了五十餘年。醒來後發現呂翁給他蒸的“黃梁”還沒有熟。
《南柯太守傳》也就是成語“南柯一夢”的來源:主人公淳于棼在居室南邊一株古槐樹下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