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由內外兩層構成,外層是強化陶瓷製造的艇身,本身就是一個巨型鑽頭,外表還刻有螺旋線。入地艇執行起來後,外層旋轉不停鑽入岩石。而內層則是靜止的,人員乘坐在裡面進行操作。
伊凡諾維奇患有貪食症。費盡心力造好入地艇後,自己卻胖得無法進入艙室,只好請阿麗薩和巴什卡兩個十幾歲的瘦小孩子進到裡面,駕駛入地艇尋找兄長。入地艇鑽入岩層後,居然發現了複雜而寬闊的洞穴體系,裡面還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地衣是植物,低等動物食用地衣,再被高等動物食用。在這個食物鏈最上面是幾種人科動物。其中有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一萬多年前他們被人類的祖先趕入地穴,由於忘記了出路,便在地下繁衍起來,成為地下民族。還有矮人、特羅利巨人等種族。
原來,二十年前加羅利德深入地下後,被有毒蜈蚣咬傷,導致人格分裂,在“科學家”和“暴君”兩種人格間變換不停。他憑著自己的知識統治了所有地下種族,建立起以他為君主的統治。同時又大量收集蜈蚣、蚯蚓等地下動物標本,滿足科學家的探索欲。阿麗薩和巴什卡闖入這個地下王國後,分別與加羅利德的兩種人格較量,最終制服了暴君加羅利德,將恢復為科學家的加羅利德用入地艇送回地面。
《入地艇》中的入地艇,只是自帶動力的金屬鑽頭。由於會帶來嚴重磨損,靠這種“簡陋”裝置穿行於岩層似乎不大可能走得很遠。科幻作家們又“發明”了更為先進的工具,一般統稱為“地行器”。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過哀婉動人的短篇《帶上她的眼睛》,便以地行器和地層旅行為題材。
小說裡的地行器名叫“落日號”,由緻密的中子材料製造,不懼高溫高壓。地行器前端有燒熔發動機,可以燒熔迎面遇到的一切物質,後面有推進發動機,推動飛船朝任意方向自由潛行。燒熔發動機、後部推進發動機、加上耐超高溫超高壓的船殼,便是許多類似題材科幻作品裡地行器的“標準配置”。
“落日一號”到“落日五號”都按計劃進行了地層考查,最深處不超過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號”卻出了事故。它在航行中突然遇到地幔中的一條裂縫,熔融狀態的鐵鎳地核在這裡向上延伸一千公里。突然變化的溫度和壓力使燒熔發動機與主體脫離,僅憑後面的推進發動機,“落日六號”無法動彈。不過,雖然鐵鎳地核十分緻密,但和製造飛船的中子材料相比,就象水一樣稀薄。“落日六號”向地心沉去,最終沉入地心,受重力作用永遠固定在那裡。兩名船員死去,僅剩下“她”透過無所不穿的中微子通訊工具和地面保持聯絡。
這篇小說裡最為奇特的一筆,是描寫“落日號”在地心位置上遇到的奇景:雖然物體離地心越近,受到的重力越大。但在地心位置上竟然是失重環境,和太空中一樣。以致於“我”透過感測器,看到“她”身邊漂浮在船艙中的筆時,誤以為“她”在太空中的某條飛船上工作。
如果大家想從銀幕上看到“地行器”的雄姿,可以去看不久前上演的美國科幻片《地心毀滅》(The core)。該片可謂集地下探險題材之大成。從這部電影裡可以發現,我們從不謀面,十分陌生的地心其實決定了整個人類的生存。地球外面包圍著一個無形磁場——“範艾倫帶”,正是由於它遮蔽了宇宙高能粒子,地球才能有生命存在。而範艾倫帶之所以存在,則是因為鐵鎳組成的地心在不停自轉。
影片裡,地面上突然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災難:一些人在健康狀態下突然死去;鴿子失去定向能力,紛紛撞向樓宇;低緯度天空出現極光;強大的雷暴襲擊世界各地。科學家凱思透過研究判斷,地核正在逐漸停轉,是導致以上災難的原因。如果地心徹底停轉,範艾倫帶完全消失,地球上任何生命都將不復存在。
由於有政府高階科學顧問詹姆斯的支援,美國政府認可了這一理論。他們找到技術專家愛弗生,後者隱居在沙漠裡二十年,潛心研究地行器。這部機器前面用強力鐳射器作“燒熔發動機”,瞬間便能氣化掉遇到的一切。船身則由緻密材料建造,所承受的溫度越高,保溫能力越強。由於在熔岩裡無法使用光學攝像裝置,他們還研製了必要的X光裝置,觀測沿途中的一切。並且還為船員準備了能耐數千度高溫的防護服。
總之,《地心毀滅》中給“地行器”以科幻作品裡細節最豐富,最完整的構想。不過,即使這樣完備的地行器。仍然和其它作品裡出現的種種地行器一樣,雖然在岩石裡暢行無阻,神通廣大,但墜入岩層間的空洞裡便寸步難行。
美國政府決定由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