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是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經主編過外國科幻小說集《魔鬼三角與UFO》,發行數十萬冊,影響了一代科幻迷。郭建中是杭州大學教師,曾作浙江省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他也翻譯了不少科幻佳作,並且獲得1991年度世界科幻協會科幻翻譯獎——恰佩克獎。
1977年開始,國內許多科技出版社、科普刊物創刊或恢復正常工作。科幻小說作為“科學文藝”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對讀者有極大吸引力,成為這些新刊物的組稿重點。在出版社的帶動下,大批作者投入科幻小說創作中。作品發表量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形成了中國科幻的第二次高潮。在這些內外因素促進下,中國科幻強力起飛,其影響力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如今仍未恢復到當時的水平。這次科幻大潮堪稱中國科幻的黃金時代。
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第一次高潮潛伏十年後的延續。不僅這次高潮中的主力作家大多仍然是第一次高潮裡的那些人,甚至某些作品,如《珊瑚島上的死光》、《小靈通漫遊未來》等,都是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經完稿的。只是由於時運不濟,它們等待了漫長的十多年才得與讀者見面。正因為如此,這次高潮幾乎沒有經過上升期,僅兩三年就達到了頂峰,堪稱中國科幻文學的大爆發。
這個時期,科幻作家們不僅繼續從實踐上探索科幻藝術的規律,而且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探索。1979年,葉永烈創作了《論科學文藝》一書。其中有相當篇幅是談科幻小說的創作。1980年由中國科普出版社出版的,黃尹主篇的《論科學幻想小說》一書集中反映了這方面的探索成果,迄今仍是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資料。
當時,科幻文學界先後湧現了五個專門的發表園地:北京的《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主辦)、天津的《智慧樹》(新蕾出版社主辦)、成都的《科學文藝》、黑龍江的《科學時代》以及黑龍江的《科幻小說報》,被業內人士稱為“四刊一報”。專業科幻園地的數量超過了前蘇聯、日本和英國的同期,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而其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發行量也足可稱道。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輝煌的早春時代(1…2)
這一時期,大量主流文學刊物也發表科幻作品。包括《當代》、《小說界》、《北京文學》、《上海文學》、《新港》、《四川文學》,等等。而《人民文學》作為權威的主流文學刊物,陸續發表科幻小說,對提升科幻文學的藝術品味起了很大作用。《作品與爭鳴》上也經常發表在當時引起爭議的科幻小說,由於其特殊的辦刊風格,擴大了科幻的影響。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和陝西作家魏雅華的《溫柔之鄉的夢》都獲得過全國性的主流文學獎項。當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之間的這種融洽關係,迄今為止尚未恢復。
那個時代也是中國科幻文學界對外交流的開始。1979年,新浪潮科幻流派主將,英國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Brian W。Aldiss)隨“英國名人訪問團”訪問中國,受鄧小平接見。奧爾迪斯曾經想尋找中國科幻作家交流,未果。八十年代初,葉永烈透過上海大學一位叫史密斯的外教,與世界科幻協會建立聯絡,併成為其第一個中國會員,後來還被選中為世界科幻協會八位理事之一。經他推薦,共有十位科幻作家進入該組織。1983年,美國科幻小說協會作家團以旅遊者身份來到上海,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AHeinlein)隨團與幾位中國科幻作家見面。
在人員交往的基礎上,外國科幻界和學術界也開始關注中國的科幻文學創作。歐美各國都有中國科幻小說選出版。美國出版的《毛澤東之後的中國文學》一書,還用五萬字的篇幅評論了當時的中國科幻小說創作。德國、英國、蘇聯都有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文章發表。日本科幻界更於1980年成立了“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由中文教師巖上治主持。
受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所鼓舞,大陸科幻作家們醞釀成立全國性組織。1980年初,一些科幻作家便擬籌辦“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這個動議後來沒有實施。1982年8月,在中國科幻面臨外界壓力的時候,以童恩正為首的十二名科幻作家聯名在《文譚》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科幻小說評論的一封信》,抵制對科幻小說不加分析的無端指責。1983年,童恩正、尤異、葉永烈、王曉達、劉興詩、宋宜昌等十一名科幻作家再次撰寫聯名信,名為《對於當前科學幻想小說創作和評論幾點看法》。該文當時未曾發表。這兩封信對當時加諸中國科幻小說上的種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