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中非洲國家實際歡迎德國的佔領,德軍是解放者”,等等,不勝列舉。每次失言都在政壇惹起軒然大波,在國際壓力下被迫“更正”或下臺。但在最近的黨內選舉中,安備晉再次當選為自由黨主席,並極有可能在下屆政府中擔任總理。

由此也可看出德國政要為何頻頻失言。關鍵在於極端右翼化的民眾,政治家“失言”反倒能得到更多的選票。所以,只要這樣的土壤存在,德國政治家們還會長久“失言”下去。

20 俄通社2005年4月9日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說“德國從未道歉”

今日在莫斯科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德國記者史原慎泰朗問:為什麼俄國人一再要求德國道歉,請問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俄外交部發主人列昂諾夫憤怒地說:二戰迄今60年,德國政府只向捷克等較小國家道歉過,但從未正式向俄國道過歉!8年前葉利欽總統訪德期間,德國政府原答應向我國正式道歉,但最終屈從國內右翼勢力的壓力而食言。我國從大局出發,一直未與計較。請這位記者回去查查歷史再來提問。

列昂諾夫又問這名德國記者:你是否還記得在二戰中死亡的俄國人數目?這名記者面紅耳赤地搖頭。列昂諾夫大聲說:俄國人死亡2680萬,軍人死亡890萬!比比這3000萬白骨,即便是3000次道歉又算得了什麼!(注十五)

21 美聯社莫斯科2005年4月10日電:俄國對德國“入常”態度漸趨明朗

針對德國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討論,以色列、捷克等國都表示了反對,俄國民眾的反對也十分強烈。但俄國政府鑑於“有否決權常任理事國”這個身份的份量,始終未曾明確表態。隨著形勢的發展,尤其是考慮國內輿情,該國政府對此的態度漸趨明朗。今天俄國外交部發言人列昂諾夫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俄國支援聯合國的改革,包括安理會的改革,但不同意對改革的時間設限,更不同意強行表決沒有達成共識的方案。”

一位不願得罪俄國的聯合國官員發表匿名談話說:有了俄國這個表態,你可以認為安理會改革方案已經死亡了,劃上句號了。

22 共同社東京4月10日電:美國也反對對聯合國改革時間設限

美國政府發言人說,要求各會員國在擴大聯合國安理會問題上迅速達成共識,以此暗示其反對安北秘書長提出的有關方案。經過10年的反覆討論,人們都十分清楚,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達成共識”與四國入常聯盟的“要求表決”,雖然看起來只是技術上的分歧,實際代表了不同的立場。

美國國務卿賴斯的顧問希琳塔希爾-赫利說:“只要改革能提高安理會的有效性,美國就支援。美國希望在廣泛共識的基礎上,沿著我們以前表明的路線,在沒有人為設定最後期限的情況下往前走。”

據認為,美國的反對態度主要是因為不能接受方案中“授權後才能動武”的條款。

由於頭號盟友持這種消極態度,德國入常行動受到很大挫傷。但羅施德首相今天仍呼籲:“我認為今年必須完成聯合國改革,今年是最佳時機。”

23《鏡報》2005年4月9日專欄文章:日本總理最近有點煩

日本總理大泉一郎最近有點煩。日本“入常”之船出乎意料地碰上了暗礁,前途堪慮。在議會質詢中,不少議員對總理的“笨拙行為”表示不耐煩。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次挫折並非是日本本身的問題,因為亞盟已經統一意見,明確支援日本和印度入常;國際上對徹底清算了軍國主義罪行的日本也幾乎沒有反對聲音。日本的錯誤在於:為了盡力擴大入常聲勢,它與德國等結成了四國聯盟。現在,隨著反對德國入常的聲浪日趨高漲,被拴在一起的其它三國有可能“玉石俱焚”。所以日本國內有人諷刺說:日本遇挫並不是本身品行有虧,而是“誤交匪人”。

24 法國《回聲報》4月11日文章:安北秘書長的方案是否有討好美國之嫌

安北秘書長此次的方案帶著濃重的美國味兒,從方案的標題上即見一斑。人權、安全和自由,這都是美國人最喜歡的語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拿出布什總統就職後的國情諮文,看看兩者有多少雷同。一般認為,這是安北秘書長屈從於美國壓力的結果。他曾因堅持對伊動武必須經聯合國授權而同布什政府發生過嚴重的齡齬。去年美國參議院藉著他兒子的金錢醜聞,曾興起強勁的“倒安”風浪,而美國政府則耐人尋味地保持沉默,直到很久之後才表態支援安北,使他未至於中途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