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念來自片面的見識。,

由於科幻文學不斷推陳出新,越是早期的概念,越無法包容後面的新作。比如,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下的頗具古典色彩的科幻定義:一定要某方面多多少少有科學的根據或背景的小說,才是科幻小說。在他尚存人世的時候,大量與科學毫無關係的科幻小說就已經問世,並倍受歡迎,甚至成為經典。這個定義自然就過時了。

又比如,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下的定義:科幻小說是真正關於未來的社會學研究,作者所相信的事物將會成雙成對的發生。其實,科幻文學裡充滿了懷舊色彩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氏自己恰好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家。不知道他為什麼總用自己的實踐之矛,攻理論之盾。

類似的例子還有特里卡爾(Terry Carr)下的定義:科幻小說是關於未來的文學,講述了我們希望看到……或者我們後代看到的……明天的奇蹟的故事,這段時間也許是下個世紀,也許是無限的時間延伸。這就不能函概目前大量湧現的“仿古科幻”,或者說“蒸汽朋克科幻”。(以小說《差分引挈》、科幻片《空中上校與明日世界》,科幻卡通片《天空之城》等等為代表)這些作品把背景放到從前,虛構並不存在的科技史。

也有些定義失之過寬,導致等式的左右並不對等。如詹姆斯E。岡恩(James E。 Gunn)下的定義:科幻小說是文學的新品種,它描繪真實世界的變化對人們所產生的影響。(序言,《科幻之路》,第一卷)我想,任何時代出現的任何一個文學新品種,都有可能這麼下定義。

任何定義都必然帶來分類:把一類事物和與它類似的事物分別開來。好的定義應該幫助促成生物學式的嚴格分類:儘管蝙蝠有翅膀,企鵝不會飛,但前者還是被分到獸類,後者還是被歸入鳥類。

本套叢書裡,科幻的定義是這麼下的:科幻文學包括兩部分,核心科幻文學和衍生科幻文學。核心科幻文學是在物質同一性原則下虛構超現實情節的幻想文學。這是科幻文學的基本定義。

衍生科幻文學是由前者派生出來的,不包括超現實情節的現實文學,以及描敘核心科幻文學的非虛構文體。前者指反科幻小說,後者指科幻理論,科幻評論、描寫科幻作家和事件的散文等等。這些作品當然也可以從屬於文學理論、散文、採訪等類別。但它們同時也屬於科幻文學的圈子,是兩者的交集。它們一般只是在科幻媒體上發表,被科幻愛好者閱讀。例如,本書就是衍生科幻文學。它當然屬於文學理論作品,但肯定也屬於科幻文學。

衍生科幻文學先不去管,它在科幻文學的總量中所佔份額極小。只不過是筆者為了使定義達到生物學定義那樣的嚴格程度,才把它們歸入。討論的重點當然是核心科幻文學。

要理解核心科幻文學的定義,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物質同一性。這是哲學的基本概念,內容為:世界萬物都是物質的,任何現象都是自然現象,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實體,如鬼神、靈魂等等。一部文學作品在物質同一性原則下進行虛構,意味著小說裡不可以出現鬼神、靈魂等內容。

比如,上帝啟發人的智慧,這是宗教觀念。而外星人啟發人的智慧,如影片《2001太空漫遊》,或者小說《童年的終結》所表現的情節,則為“物質同一性”原則所允許。又比如,靈魂在不同肉體間轉移,這是超自然的。而把一個人的思想以數碼、軟體、電波形式保留下來,放到另一個人的大腦中,如科幻片《雷霆穿梭人》等,則符合物質同一性原則。

因此,科幻文學這個概念在一端上,要與魔幻文學相區別。但在另一端上,也要與現實主義文學相區別。後者不存在任何超現實情節。一部小說裡哪怕有一處超現實情節,雖然它可能與核心情節無關,但它也從此不屬於現實主義,而屬於幻想文學。(實際上,有些作者在現實主義作品裡添些幻想情節,一般效果並不好。比如《白鹿原》裡出現鬼魂索命的情節,沖淡了全書的現實氛圍。不過這不屬於科幻文學的討論範圍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小說裡是否保持物質同一性,和作家本人有什麼樣的信仰沒有關係。我認識不少大陸奇幻文學作者,他們都是無神論者,但也都寫關於鬼神的小說。反之,象米勒這樣的天主教徒,在創作天主教題材的科幻小說《獻給萊博維茨的歌》,裡面也沒有出現任何超自然的描寫。

科幻文學嚴格定義之所以困難,很大原因在於出版商、電影發行商沒有給一些科幻作品註明“科幻”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