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告,周杰倫就賺到千萬元新臺幣。

周杰倫的吸金術與眾不同的是,大部分藝人生財之道都在廣告、代言的收入,但周杰倫從2000年第一張唱片推出至今,卻可從唱片賺進近10億元新臺幣(約億人民幣)。他驚人的創作量,再加上幾乎都是自己擔任製作人,製作費加上詞曲創作,收入就不是一般同業可比的了。

有一陣子謠傳吳宗憲有意以兩億元把周杰倫“賣”給華納唱片。

結果是:阿爾發唱片“增資”了,好樂迪KTV集團以近4億元新臺幣的高價入股阿爾發唱片公司,擁有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難能可貴的是,“名利”並沒有改變周杰倫的生活,他曾經一度還是照樣睡在公司的錄音室裡,只擔心“公司換了老闆,改成好樂迪之後,會不會把我趕出錄音室,不讓我睡這裡”。

由於周杰倫的歌象徵著金飯碗,人人搶著填詞,而他也不忘把好歌留給自家人,還在每張專輯裡特別開放一首抒情歌給阿爾發員工去寫。因為這首歌一定會拍成音樂錄影帶主打,詞的版稅加上海內外伴唱帶版稅,一年下來至少有20萬元以上的收入。

周杰倫名利雙收,可是他沒有數字觀念,從不管自己賺了多少錢。據說唱片與經紀公司有一批人在幫他理財,他身邊也有人跟進跟出,從來不必親自去摸鈔票上的細菌。反正有人幫他付賬,就算最貼身的手機也是身邊的助理幫他保管。

有一次上完通告剛好午餐時間,想吃滷肉飯,結果點了飯又叫了湯,準備外帶,跟班的宣傳竟然忘記帶錢包。老闆看到是周杰倫,笑著說“那就請客吧”,周杰倫一聽,更不能收下,怎好佔人便宜?於是打電話向附近的外婆家求救,外婆趕快要周杰倫的表妹幫他送錢來。其實周杰倫不是沒錢花,他賺來的版稅都交給媽媽處理,只是不習慣身上帶錢而已。

已經賺那麼多錢了,平常是“要什麼,有什麼;想什麼,來什麼”,周杰倫其實也樂得清閒,他巴不得完全與錢絕緣,甚至他的衣褲常常都是沒有口袋的。

周杰倫是不管錢的,儘管他是“超級吸鈔機”,是一等一的賺錢高手。

。。

周杰倫VS王力宏VS陶喆(1)

天王天后有爭鬥,才子和才子之間也有較量。一山難容二虎,似乎自古已然。

周杰倫在製作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期間,曾和王力宏在錄音室碰面,兩人互相交流音樂,被問起音樂上的特色,周杰倫說,王力宏像蕭邦,因為他的音樂像詩人,詩情畫意,容易討得女孩子歡心;而他自己就比較喜歡搞怪、另類、愛幻想,就像李斯特。

周杰倫的才華不少歌手都表示讚許,李玟、曹蘭、陳曉東、陳冠希、劉德華等都曾公開對媒體表達過欣賞之意。

從周杰倫的這個比喻,可以看出他的才氣。

周杰倫的歌曲不設限於愛情歌曲。他的專輯一向不乏驚喜,除了描寫兩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愛在公元前》、家庭暴力的《爸我回來了》,還有父輩戀情的《上海一九四三》,還有功夫味濃重的《雙截棍》和《忍者》。總之,就是變化多端,搞怪、另類、愛幻想,樣樣俱全。

陶喆擅長R&B是大家都知道的,寧缺勿濫,他製作新專輯時間長達兩年多,在歌迷苦待的同時,周杰倫迅速竄起,一樣以R&B曲風贏得多數歌迷的喜好,正好彌補陶喆兩年沉潛製作音樂的時間。

在“2003年MTV電視音樂亞洲大獎”中“最受歡迎臺灣歌手”一項,就是兩位臺灣R&B王子周杰倫和陶喆之爭。兩人近年來在大大小小獎項中的成績一直在伯仲之間,但受歡迎的程度,倫迷較為瘋狂,而陶喆支持者較溫和。

結果周杰倫打敗了陶喆。

由於陶喆與周杰倫曲風接近,過去外界也老愛把兩人拿來作比較。

樂評人馬欣、吳建恆就曾這樣說他們:陶喆的音樂比較深沉了些,觀點也比較成熟內斂;而周杰倫則建構了電玩般的想象王國,編曲豐富,詞曲都明顯走電玩E世代喜好的路線。

陶喆1969年生,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兩人正好差了十歲,這X世代和Y世代的差別,可能正是陶周兩人音樂產生距離的主因。

吳宗憲說:“陶喆是失根的蘭花,非常絢麗;周杰倫則是根扎得很深的花生,不見得好看卻有實力。”

聽了這樣的比喻,周杰倫笑說自己並不像花生,因為那醜醜的,倒覺得自己像仙人掌,比較有個性。至於說陶喆像“失根的蘭花”,周杰倫說,他覺得憲哥的形容太誇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