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家仇

正殿。

蕭瀾看了閔蘅一眼,毫不掩飾地露出了殺意。

他往上走幾步,隨性地坐在一級金階上,摸著下巴道:“是朕大意了,看來你知曉的事情不少,先說一件來聽聽。”

閔蘅嘴角蔓延出一點兒笑意,與之前的恭敬再不相同,他眼睛裡帶了股子冰冷的不屑,張了張嘴,發出很輕的聲音,一字字說:“皇上的身世。”

他像是刻意壓低了聲音,說完往後稍仰了仰肩膀,等著看蕭瀾臉色劇變或者暴跳如雷。

然而蕭瀾並沒有動,只是摸下巴的手指稍作停頓,他點點頭:“知道的確實不少。”

閔蘅見他沒有太大反應,冷聲說:“微臣一點兒也不想知道!當年若不是知曉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臣的父親便不會被逼的自縊而死,母親也不會帶著年幼的我們逃出金陵城,東躲西藏地過日子,以至落了一身傷病,早早故去,而臣和閔馨更不會流落異鄉,小小年紀就得受人所欺……皇上只知端王府滅門之痛,只知自己被關進道場寺時尚不滿十二歲,可皇上不知臣的父親被逼自縊時臣六歲,閔馨只有一歲多!母親病去時,臣十一,閔馨六歲。可那會兒,皇上還在端王府裡,過著蜜罐兒一樣的日子。”

蕭瀾皺了皺眉,閔蘅扯嘴角:“當年到王府裡的太醫,皇上怕是根本沒印象吧?又哪裡知道旁人的疾苦,並不比皇上少。”

蕭瀾確實沒有太大印象,倒也不是沒注意,而是他比閔蘅小了兩歲多,那會也就三、四歲的年紀,能記多少事?

他認真回想了下,抬眼:“你本不姓閔,姓呂?”

閔蘅眼光一沉,顯然是了,沉默片刻,道:“閔是母姓。”

蕭瀾頷首,他已經完全記不得那位呂太醫的樣貌,只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個人,因蕭瀾幼年嘴笨,“呂”和“女”總是念不清楚,他怕挨霍氏的訓,偶爾見到那位“呂太醫”時,他心裡總要把“呂”和“女”偷偷念幾遍,這才留下些印象,只是後來就不見那位太醫再到端王府裡去。

——原來是出了事。

這裡頭的一些枝節蕭瀾可以想見,這類事在皇家裡一點兒也不稀罕,你知道了辛秘,倘使沒能想法子自保,便只能被迫“閉嘴”。

那位呂太醫初時可能並不知曉什麼,可是他往返於皇宮與王府,太和帝不知收斂,宮中背地裡也竊竊些蜚短流長,若是留了心,興許便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

且他又是大夫,懂的比旁人多……蕭瀾凝神,似乎的確想起有回他病了,就是這位呂太醫給他瞧得病,當時像是還說他的眼睛像端王爺來著。

其實他與端王最不像的便是眼睛了,端王長就一雙狹長的鳳目,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兒,而蕭瀾是雙眼皮,如雨燕的尾,輕疊的扇。

只是他那時太小,記憶模糊的厲害,可能是有這麼一回,也可能沒有。

“當初我父親與端王爺私交甚篤,這才在你母親有孕時多加照看”,閔蘅淡漠一笑,“卻不想因此喪命,妻兒也差點兒保不住,敢問皇上,我父親有何錯處?我那因喪夫之痛而熬壞了身子的母親又有何錯處?!”

他提及父母,臉色有些發青,沉沉地看著蕭瀾。

蕭瀾道:“這般說來,你在濮陽,亦不是巧合。”

閔蘅抿抿唇,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他索性坦然,“的確不是巧合,在聽聞端王府被滅門後,我曾回過兩次金陵,還以為端王府中一個不留,那我也算家仇得報,但老天不開眼,仍留得你們母子在,不過追其根由,這也在意料之中。我原本想返回金陵,可後來聽聞你被封了穎陰侯,想著沒準要到潁川去,便重新改去了濮陽,在那兒等著。”

蕭瀾“嗯”了一聲,按說人家設好的套子他鑽進去了,蕭瀾該覺得挫敗和後怕才對,可此刻竟也沒有,他並不是絲毫沒對閔蘅和閔馨起過疑——早在聽閔馨無意間說了幾句吳語時,他便動過心思。

可那時候,說實話,他並沒太把自個兒的性命當回事,及至後來,在閔蘅與延湄一同從漢中回來時,他心中甚至對閔蘅起過殺意,顧及延湄,也的確有之前閔蘅相幫的情分在,那想法按住了。

有了今日,他似乎也不是十分意外。

蕭瀾站起身,拍了拍玄衣上並不存在的灰塵,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在太后的藥裡動手腳的?太后到樂遊苑之後?”

“差不多罷”,閔蘅一斂袖,不知為何,說到此事他神情有些微的黯然,並沒多少得意和痛快,也許是因為不知名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如果再晚發現些,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