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一面降低成本時,管理階層大量失業是件在所難免的事情。

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將發現繁榮是持續的、週期性的。每一種新技術或新發明,每一種節省人力的設計、生產技術的改良,以及能降低運送與服務成本的方法,不但一步步地提升了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生活水準,同時也帶來較高的就業率。

工業革命以來,每一個時代都出現反對者:反自動化的人、預言人口爆炸的末日論者、浪漫的封建主義論者、法西斯主義者。這些人常常宣稱,市場經濟的成長有其極限,市場機制無法提供一個合乎要求的就業比例。但是我們看到,人口成長、女性進入工作市場,佃農制廢除,農業提供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家庭中不再僱用傭僕——這些本都是引起失業的重要因素,但我們並沒有看見由於這些因素的發生而出現大量失業的現象。

近250年以來,歷史中所有的末日論者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每一次他們總是說,這一回不一樣,這一次有完整的論據。

雖然我們知道,隨著技術的發展,大型跨國公司即使解僱大量員工也可以做得更好,未來10到20年內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管理層失業的問題,但我們能調整,也將會調整。

在全球市場的進步和繁榮面前,透過調整,我們能保證不引起麻煩的失業問題。所謂的進步和繁榮,就是指可以用比以前低的價格換取貨物,所以,這樣的進步會釋放出購買其他物品和服務的消費力。只要不遇上突然的景氣崩潰,購買力將會造就新的工作。新的工作不在大公司裡,而在較小的公司甚至個人公司。

在一個富裕的社會,失業本身不是問題。如果社會足夠富裕,那些想就業卻無事可做的人可以在市場經濟之外就業,不依市場的價格來給付酬勞。

因此,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問題,是在財富水準日漸提高的社會中,贏家通吃不平等現象的日趨嚴重。

很明顯,由於財富沒有重新分配,所以自由市場代表著財富不均,愈自由化的市場愈不平等。在美國、英國及亞洲若干國家,自由化程度與日俱增,也就迅速出現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

但財富分配不均就意味著不公平嗎?80/20法則可以給你帶來答案。由於80%的有用和有價值的物品是20%的人力所創造的,所以,如果市場不受阻礙,酬勞分配應該是不平均的。

此外,大筆財富和平等之間有一種交換的關係:如果我們選擇了最大財富,就會有較嚴重的不平等。

所以,解決不平等的最好方式,不是壓制市場與價值的創造,而是要讓社會中所有成員都有普遍和平等的參與機會。這一點我們沒有真正嘗試過,但可以從兩個地方開始:

其一,使人人成為資本家和企業家(在自己最有生產力的地方使用資源),讓所有人進入市場經濟;

其二,確保社會中的每個人,特別是位居社會底層的人,都能好好運用自己的才能,也都知道如何運用。

在市場經濟中之所以發生社會不平等,不在於市場中有輸有贏,而在於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參與了市場。那些被排除在市場之外,或是參與程度有限的人,自然是遠遠地被拋在後面。想要參與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必須以先擁有若干資產作為起點,以及有一個能夠獲得更多的回報的前景作為參與的誘因。

1馬太效應無處不在(7)

有一種方法能帶來屬於每一個人的資本主義:出售公有土地和建築物(任何一個政府都擁有多餘的產業),並使國營企業民營化,然後再建立一個基金,它屬於社會全體公民共有,並只能用在特定用途上——如教育、購買保險、支付養老金或創業。

更重要的是,以此基金所提供的教育,必須可以讓每一個公民選擇自己的領域,培養進入市場並足以謀生的技能。

市場機制運作的方式在帶給我們繁榮的同時,不會造成失業問題或嚴重的社會不和諧,對此,我們應該有充分的信心。從80/20法則可以知道,人們對於資源——如時間、金錢、精力、個人努力與智力等的運用非常糟糕,但正是由於發現這些缺陷,發現那些比大多數資源好幾倍的少數資源,我們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市場能刺激低效率的資源,使之轉成高效率的資源,但市場並不能自動完成這一轉換,所以有必要藉助於知識、科技和創業精神來促使它的發生。

今天;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我們能夠看到生活消費品的品質正在日益改善,產品多樣化,其發展速度是上幾代人無法想像的;我們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