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而往往根據已有的瞭解來推測他的其他方面。我們常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從區域性資訊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面的評價。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容易使人產生光環效應的兩個因素是外貌和權威。

一般說來,外貌的魅力是最容易導致光環效應的因素。即使在強調個人意識的今天,光環效應也並不因為人們追求個性化的行動而減弱。青少年追星族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很多青少年因為喜歡一個歌星或影星而極力地模仿這位歌星,從服裝、髮型到說話做事的方式,無一不是竭盡全力加以模仿。

美國學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在他的營銷學著作《影響力》一書中指出,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質加到外表漂亮的人頭上,像聰明、善良、誠實、機智等等。但科學研究表明,外表的吸引力和自信心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一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並不像旁觀者一樣對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充滿信心。外表漂亮的人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正面評價不是基於他們真實的個性和能力,而是由於外表吸引力的光環效應。因為受到這些矛盾和混亂的資訊影響,很多外表漂亮的人對自己反而更沒有自信了。

在勸說對方時隨意地提起知名人士或權威人士,或者引用專家的意見並在言談舉止中表露出你對這些人十分熟悉,將會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

環繞地球一週的麥哲倫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獲得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幫助,據說就是利用了光環效應。當時,自哥倫布航海成功以來,許多投機者或騙子為求得資助頻頻出入王宮。麥哲倫為表明自己與這些人不同,在覲見國王時特地邀請了著名的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帕雷伊洛將地球儀擺在國王面前歷數麥哲倫航海的必要性及各種好處,說服卡洛爾羅斯國王頒發航海許可證。但在麥哲倫等人結束航海後,人們發現了他對世界地理的錯誤認識及他所計算的經度和緯度的諸多偏差。可見,勸說的內容無關緊要,卡洛爾羅斯國王只是因為那是“專家的建議”而認定帕雷伊洛的勸說值得信賴。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幾乎都在無意識地、執拗地利用著光環效應。大多數人只要一聞到權威的氣息,便會立即放棄自己的主張或信念,轉而去迎合權威的說法,這樣他們自然而然就被說服了。

必須注意的是,光環效應雖然能使人們很快地瞭解一個人,但卻不可忽視其負面影響。在光環效應的心理作用下,由於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所以人們很容易被別人利用。

2錦上添花的馬太效應(1)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勝利會增加我們的資源,增加我們再次獲勝的可能。換言之,我們應該追求那些可以持續為我們帶來“附加價值”的勝利。這一原則要求我們不僅要獲勝,而且要以正確的方式和手段獲勝。

成功是成功之母

英語中有句名言叫Successbreedssuccess,翻譯成中文是“成功繁殖成功”或者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我們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排長隊也不願到同一個科室的另一名不需排隊的醫生處就診。

我們常常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很少聽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大概人們認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就林肯、愛迪生這樣的偉人,而從小就有天賦的年輕有為者總會出現“夭折”的悲劇;也許正是因為人們覺得林肯、愛迪生之輩在成功者中所佔居多,才使人們有了“成功無法孕育成功”這個結論吧。

我們承認失敗可以鑄就人生,因為失敗能磨鍊人的意志,失敗能讓人清醒,失敗能激起人更大的鬥志。但成功之路並非都是由失敗的基石鋪墊的,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才是正常的。

成功與失敗也有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成功會使你更加自信,更加越能成功;而失敗會使人產生失敗感,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拿破崙一生曾打過100多次勝仗,勝利使他堅信自己會所向披靡。而中國古語所說的“屋漏偏逢連陰雨”、“禍不單行”正是失敗馬太效應的寫照。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絕對的,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試想一下,如果你屢屢失敗,從未品嚐過成功的甜頭,你還有必勝的自信嗎?你還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如果你沒有成功的經歷,別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