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把路修到京城去

部分本錢,自然由購入股份的人承擔。”平安道。

“但本錢還是商人們的,這又有何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你讓商人們將錢掏出來了。”平安笑道,“我來問你,咱們一開始時,要籌集多少本錢?”

“自然是足夠修一條路。”田太監道。

平安點頭,“是啊,這必定是一大筆錢。我們假定修一條路需要一萬兩銀子,等我們修好了這條路,賣給朝廷一萬二千兩。一千兩作為修路過程所耗,一千兩作為分紅髮給股東們。本錢一萬兩仍舊屬於公司,也就是屬於朝廷。這麼算來,可是隻花了兩千兩,就修好了一條路。”

也許太監愛財的說法是真的,田太監聽到這裡,立刻就明白了,“其實是將商人們的錢掏出來,交給朝廷來做事!如此只要本錢不退,朝廷就能一直只花二千兩來修一條路了。”

田太監代表皇帝,才不會計較地方官府要拿出來一萬二千兩,而這一萬兩實際上他們卻拿不回去,反正錢還在他手裡,那就是朝廷的。

平安也不解釋,繼續忽悠天下的財富並無定數。

什麼是財富?就是錢。但是在錢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呢?那時人們以物易物,所謂財富,就是人們所擁有的一切,也就是生產資料。

遠古時期人們茹毛飲血,每天打到的食物只夠果腹。後來人們學會了種植莊稼,養殖牲畜,於是每個人能擁有的生產資料,大大超過他本人所需。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工具的研究和使用,每個人能夠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都大大多餘他自身所需。

也就是因為這樣,社會上的人才會劃分成各種不同的職業。比如當官的,他不需要自己下地幹活,就有飯吃。那時因為普通百姓種出來的糧食足夠供給那麼多人吃。這個時候的社會財富,肯定比遠古時期要多得多。

所以,總體來說,生產資料的總和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是恆定的,而是在不斷增長。既然有了增長,那麼朝廷就要對它進行佔有和分配,而不能任由這絕大部分的財富一直留在私人手中。

古代的朝廷往往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過程,一開始的時候國家承平,海晏河清,朝廷收到的稅還能不停對個方面進行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一片安定,按理說百姓們的生活會過得更好,朝廷能收到更多的稅,但實際上呢?

朝廷能夠收到的稅收,卻是逐年遞減的。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部分生產資料,其實早就已經被私人佔有了。

不管是哪一個朝代,都規定讀書人的地位比較高,只要有了功名在身,便可以不納稅,甚至能夠從朝廷那裡領到錢糧。所以一個讀書人不管多窮,只要身上有了功名,很快就能夠富裕起來。

為什麼?

因為很多地主和商戶會主動將自己名下的產業,田地和鋪子掛名在這位有功名的讀書人名下。這樣一來,這些鋪子和田地自然不必上稅,而地主和商戶則會“孝敬”這位讀書人。

於是隨著國家發展,讀書人越來越多,士紳階層不斷膨脹,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朝廷能夠收到的稅自然就越來越少了。國家為了保證擁有足夠的稅入,只好收取更多的稅銀,但被盤剝的卻不會是這些地主府上和士紳,而是底層的普通百姓。

一開始的時候普通百姓還能有自己的地,後來他們發現,稅越來越重,辛苦一年獲得的,也就僅夠一家餬口。若是遇到災年,那就糟糕了,連稅都交不起,怎麼辦呢?賣地。於是地主手裡的地更多,百姓的日子卻越發艱難。等到這些百姓日子過不下去,忍無可忍的時候,自然就會爆發新的戰爭,推翻舊的朝廷,建立新的政權。

但只要這種社會結構不改變,那麼新的政權,也還是會走上舊的道路。

所以平安的目的,就是要從這些商人和富戶,士紳們的口袋裡,把他們吃進去的錢拿出來,用一點分紅吊著他們,用他們的這些錢來進行社會發展。

當然,跟田太監,平安不能說得太明顯。只要抓住一個點就行了:錢放在那裡,不會變多,但是拿出來用,就會變得越來越多。朝廷拿不出那麼多錢,那就讓就這些有錢人掏嘛。

田太監很快被說服,於是帶著平安的計劃書回京城去了。——好處也不是白拿的,平安索性將說服眾人的重任交給了他。這也算是一場考驗?田太監能夠說服這一路的官員們,京城裡的皇帝和大臣們,將來去說服那些士紳富戶,就容易多了。

至於平安自己嘛,則是指揮著“道路公司的員工”們,開始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