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決定把原來的腸道門診臨時改成肝炎門診,每天藥劑科要派一名藥師去肝炎藥房工作,科主任召開動員大會,大夥兒都積極響應科主任的號召。
輪到我當班的那天,我早早地去醫院做準備工作,穿上厚厚的隔離衣,戴上兩層口罩和隔離手套,來到肝炎藥房。病房裡陰冷陰冷的,一個人覺得有點心慌,再加上出現在視窗拿藥的病人大多數臉黃得像蠟紙一樣,看得我心裡好害怕,但我不停地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之後藥劑科有好幾位同事也不幸染病,人手緊缺,我和其他幾位同事主動請命去肝炎藥房頂班,大家沒有被嚇倒,同心協力地戰勝了“甲肝大流行”。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獲得了不少發展和學習深造的機會。1993年由於一些個人原因我離開了藥師崗位,離開了醫院,離開了上海。
四年後,我重新回到上海,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進入了一家醫藥企業工作。此時,我的角色完全轉變了,雖然我不直接做銷售工作,但是藥劑科成了我的客戶。我所關注的重點發生了完全的改變,透過工作,我瞭解到了藥品從生產到銷售的許多環節。隨著看病貴看病難的社會問題凸顯,藥品的渠道和營銷手段隨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20世紀90年代初醫藥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無論從隊伍素質,還是從營銷推廣模式而言,都很專業。我曾經參加過一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