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放光明中,我們看到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轉折,一切都柳暗花明,不僅案情水落石出,而且兩個人都比以前更加了解對方了。當元芳交出偷偷拿走的那顆藥丸後,“狄仁傑的腦海裡面已是一片空白,仰起的臉上剎那間老淚縱橫。他透過迷離的淚眼,看見懸下瀑布的絕壁頂上,已有幾縷金線破霧而出,但這日出不像生機勃勃的新生,卻似無奈的絕然,面對汙穢壓抑的塵寰,自知結局的最後一搏。幾番掙扎之後,終於,長夜轉白,環宇合流,又是新的一天來到了。”看到此處,作為讀者,彷彿感同身受,狄仁傑的心力交瘁,內心的痛苦和矛盾、歉疚和無奈,無一不躍然紙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個人認為最出彩的是李元芳、狄景輝和韓斌三個。李元芳的形象在三部神劇中幾乎被定型,想寫出新意實在不易,於是作者選擇了大家忽略的一點——他的獨立與自尊。其實李元芳從來都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從使團遇害獨自逃亡到劉家莊夜探小樓,從追蹤天陀商隊到獨擋鐵手團,他的機智敏銳以及冷靜的頭腦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又是自尊心極強的人,絳帳夜訪時的桀驁不馴,與閃靈交手時的自重身份,都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骨子裡有著幾分清高和孤傲的人,所以與狄景輝的數次談話,使他反思這麼多年來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終他的自尊讓他選擇了離開狄仁傑,與狄公在臨河客棧裡的談話和去營救狄景輝前的內心獨白以及對沈槐說的那番話都表明了這一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離開絕不是因為狄景輝的冷嘲熱諷,是他不願意讓身上的累累傷痕博取狄仁傑的同情,是他不願意看到因狄景輝牽涉案情而使狄仁傑為難傷心,一句“接受我違背您的意願,接受我按自己的心意做出的選擇,接受我讓您失望。”需要多少勇氣才能從他這樣一個人口中說出。李元芳是一個內斂的人,他內心的孤獨,恐怕只有在此刻才讓大家看到了。

提到李元芳,就不得不提狄景輝,這是作者寫得最好的人物之一。一開始接風宴上與父親的一番針鋒相對,對李元芳的一通嘲諷,都昭示這是一個桀驁又率性的人。後來他的種種表現都證明了這一點。作者對他的刻畫花了很大力氣,但都是透過一些細節描寫來完成的。從狄春到家後與他的一段口無遮攔的對話,從對馮丹青那張素籤的厭惡,從聽到父親與元芳談論藍玉觀時的震驚與欲走還留,都可見他是活得很真的人。他做事不願違背自己的心意,所以與父親有那麼多的格格不入。然而在他內心深處,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所以對李元芳才有那些沒來由的敵意。最後,當年邁的父親來大理寺看他時,“看到狄仁傑朝自己關切地點著頭,狄景輝突然間面紅耳赤、滿臉羞愧地低下頭,嚅囁了很久,才極低聲地說出一句:‘爹,兒子讓您操心了。對不起。’依然沒有心理描寫,但是讀者可以讀出這窘迫的表情背後有無數的悔恨和歉疚,一句好不容易擠出的“對不起”是發自內心深處真誠的愧疚和懺悔。其實仔細對比李元芳和狄景輝,他們身上有不少共同點,都是精明幹練,都有獨立自尊,對狄仁傑都是一片深情,只是一個內斂,一個張揚而已。

韓斌是《幷州迷霧》中最有意思的一個人物。作為案件的關鍵證人,他對於各方來說都是一個重要人物,偏偏他又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無依無靠,流落江湖,於是就有了那許多橫生的枝節。小說開頭,狄仁傑在回鄉路上偶遇韓銳食糕而亡,受驚的韓斌慌不擇路,將他們引到了藍玉觀。後來他夜探狄府,被李元芳發現,從此開始了他倆不解的緣分。接著李元芳斷斷續續從他口中得知了藍玉觀內隱藏的秘密,最後是他幫助大家解開了所有疑團。這個孩子身上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與哥哥流落街頭,看慣了人情世故,所以有與年齡不相稱的狡黠,比如夜探狄府時與元芳的周旋;同時他又保持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比如看到元芳受傷回來後自作主張讓他多睡一會。當他發現李元芳對他並無惡意時,他很快就把元芳當作了自己的依靠。而元芳只有與他在一起的時候才還原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元芳曾多次要求他對自己好一點,看似有些滑稽,一個英勇無敵的將軍居然要求一個孩子對自己好一點,但我們仔細想想,元芳內心的脆弱和無助在此刻都表露無疑。誰都不是鐵打的,李元芳也是凡人,他也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愛護。離開狄仁傑後,能給他幫助和安慰的人就成了韓斌。所以每每看到他倆單獨相處時,總會有兄弟倆相依為命的感覺。可以說有關韓斌與元芳在一起的文字都讓讀者感受到了這部小說中難得的溫情。一個孩子以他的狡黠和天真、聰明與可愛,讓李元芳得到了心靈的慰藉,讓讀者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