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徐向前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說:“如不轉移,兩側的敵人迂迴上來,更加不利。”

在這種形勢下,紅四方面軍退出黃安縣城,放棄在黃安地區與敵作戰的構想,轉移至七里坪。

困境中的紅軍出現了迫切求戰的急躁心理,大戰連捷後的指戰員不甘心委屈後退,不忍心看到自己打下的蘇區被蹂躪,他們渴望一戰退敵。徐向前滋生決戰之心,他看好七里坪的地形,看好老蘇區的人民,此外他也冷靜地看到了紅軍的疲憊和兵鋒漸鈍的頹勢,於是下達了作戰令。

輪到徐向前犯錯誤了。

8月14日,七里坪戰役打響,這是紅四方面軍戰史上著名的惡仗,雙方都抱著寸土不讓的決心,毫無保留地投入了全部精銳部隊,在倒水河兩岸展開了生死決鬥。

作戰初期,紅軍取得了成功。徐向前採取防守反擊的戰術,先是沿悟仙山佈防,乘敵仰攻之機,予以重大殺傷,然後趁敵動搖潰退之時,以泰山壓頂之勢尾追反擊,徒涉倒水河,突破敵前沿陣地,迫使黃傑帶領的第二師全線潰退。陳繼承急令第二師向第三師靠攏,退居筆架山,另催第八十師火速增援,他本人親自趕到筆架山督戰。陳繼承把數萬人馬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賭在筆架山上。

筆架山,山高如筆立,易守難攻。但是,紅四方面軍拿出以往不惜力、不怕死、不要命的狠勁,入夜展開貼身肉搏,一步一個血印地向上挪。一個夜晚,兩軍肉搏十餘次,幾萬人混戰在一起,人影依稀難辨,鐵器的撞擊聲、利刃入肉的穿刺聲、戰士的咒罵聲、傷員的呻吟聲清晰可聞。戰爭處於膠著狀態。

這場戰鬥本來可以以紅四方面軍的勝利而告終,可是最後卻敗在一個人的手上,他就是衛立煌。

當黃傑第二師全線潰敗之時,國民黨西線縱隊召開緊急會議,陳繼承與各師長都主張退兵,惟有衛立煌主張堅守,雙方爭執不下,只好請蔣介石裁決。蔣介石讚賞衛立煌的意見,命令部隊麇集筆架山堅守待援。

15日,天色將明,經過一晝夜激戰,紅軍五個師再也攻不動,敵人大批後援部隊投入戰鬥,形勢愈發不利,徐向前只好下令收兵。

虎踞中原(15)

七里坪之戰,實際上宣告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傷亡慘重,鄂豫邊根據地陷落,蘇區迴旋空間被大幅度壓縮,扭轉逆勢的希望日漸式微。

七里坪之戰令紅四方面軍和它的指揮者蒙羞。對於扼殺七里坪戰役勝利曙光的衛立煌,徐向前並不記恨,他把戰役的敗因歸咎於自己指揮上的失策。後來,他檢討說:這次反“圍剿”作戰,在戰爭指導上犯了許多錯誤,首先是初戰時機選擇不當,過早與敵實行決戰;其次,不應該屢次與敵正面死拼,打硬仗,消耗自己,應該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選擇適當的時機與地形,乘敵之隙與疲憊之際殲其一路。

短短几天,張國燾從勝利的巔峰跌入失敗的深谷,沉重的墜落感令他驚慌失措,他開始重新判斷形勢,重新評估對手,重新打量讓他成名與挫敗的紅土地。重新思量的結果,是悲觀、絕望與頹喪。

8月,紅四方面軍北移檀樹崗、新集,9月3日與敵在胡山寨地區激戰,未能阻止其進攻,只得放棄蘇區首府新集,向皖西轉移;9月中下旬,紅軍在皖西尋機未果,退出皖西根據地中心區金家寨,南下英山。

行到英山以北燕子河時,先頭部隊報告:“敵軍已搶先一步佔領英山。”鄂豫皖中央分局遂在燕子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擺脫絕境的行動方針。

軍史上稱這次會議為燕子河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人有張國燾、沈澤民、徐向前、陳昌浩、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人。圍繞解圍方略,會上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徐向前提出的。他主張南下先取英山,以英山為立腳點,喘息待機,與敵周旋,恢復根據地;如繼續受敵重兵壓迫,則將主力暫時拉向外線,向潛山、太湖方向轉移,伺機打回根據地。

他的意見得到了張國燾、陳昌浩和軍隊負責幹部的支援。張國燾說不出更多的理由,只是一個勁地嘆息、唸叨:“今天打出一個厲害的敵人來了”,“我們紅軍只可打一仗,就沒有打第二仗的氣力了。”

東出潛太的主張遭到了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的強烈反對。據他掌握的情報,國民黨總的“圍剿”策略就是將紅四方面軍逐次逼出鄂東北、皖西,然後向潛太方向壓迫,向東轉移其實是主動投向敵人預設的陷阱。沈澤民不同意紅軍主力跳出外線,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