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蟪肌閉毆�庀露臼鄭�罨鍆纖澇誆薌液雍猶採稀�

同許繼慎一道在“大肅反”中遇害的有2500餘名將士。據《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記載:“從九月十三日到十一月中旬,先後以‘改組派’、‘第三黨’、‘AB團’等莫須有罪名而遭到逮捕的紅四軍中的高階幹部就有:第十一師師長周維炯,第十二師師長兼皖西軍分會主席許繼慎,第十二師政治委員龐永俊、副師長肖方、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第十師政治部主任關叔衣、參謀主任柯柏元,第二十八團團長潘皈佛、政治委員羅炳剛,第二十九團團長查子清、政治委員李奚石,第三十團團長高建鬥、政治委員封俊,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江子英,第三十三團團長黃剛、王長先,政治委員袁皋甫,第三十四團政治委員吳荊赤,第三十五團團長王明,第三十六團團長魏孟賢,第三十八團團長任難,以及十二個團的政治處主任,在白雀園遭殺害的軍事系統的高階幹部,還有軍委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前任皖西軍分會主席和第十二師政治委員姜鏡堂,原紅一軍獨立旅旅長廖業祺等多人。”

許繼慎、周維炯、徐朋人、戴克敏、曹學楷、鄭行端……這是一串閃光的名字。這些人有的是紅軍和根據地的創造者,有的是威震一方的軍事將領,有的是著名的群眾領袖,有的是現任蘇區的高階領導人。他們都是經受過生死考驗的老布林什維克,深受戰士和群眾愛戴,國民黨懸賞數萬大洋要不了他們的腦袋,最後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儘管張國燾帳下虎將如林,但是他還是缺乏安全感。他深知“大肅反”惹得天怨人怒,擔心有刺客,怕人打黑槍,那些剽悍虎將的越軌行為時常令他膽戰心驚。他苦苦尋覓武林高手當警衛,最後找到了一位能夠打翻許世友的衛士。(略)

紅四方面軍颳起紅色旋風,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殲敵6萬餘人,輝煌的戰果令各戰略區刮目相看,“張、徐、陳”的名頭甚至響過了“朱、毛、周”。陶醉在勝利之中的張國燾狂妄地提出國民黨只剩下7師人,今後的主要作戰物件是帝國主義國家。正是由於他的錯誤指揮,紅軍在半年之內由大勝轉為大敗。

歷史總是充滿了矛盾和疑惑。現代人研究這段往事時,有著數不清的疑慮:為什麼在*歷史上會出現這麼慘烈的內部屠殺?這種喪失理性的屠殺為什麼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為什麼紅軍在遭受空前嚴重的內耗後還能取得空前大捷?

這些現代人看起來無比迷惘的問題在當事者眼裡十分簡單:因為當時國民黨的嚴酷統治、國民黨軍隊的兇殘屠殺、地主階級鑽骨吸髓般的盤剝是工農群眾的最大危機,革命者被自己的敵人逼上了對抗到底這一條路;一旦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覺悟了的根據地軍民就會捨身忘死、前仆後繼地投入戰鬥,因為他們知道失去了蘇區,就會失去一切。根據地軍民是用自己的根本利益、覺悟、犧牲和創傷暫時抑制住了革命陣營內部的錯誤,去爭取對敵鬥爭的勝利。

虎踞中原(11)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里坪宣告成立。根據中央的決定,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總部下轄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共4個師3萬餘人。此後,紅四方面軍開始用“張、徐、陳”簽發電報、佈告或命令。

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標誌著長江以北蘇維埃運動的崛起。1932年,紅四方面軍取得的戰果和威名甚至超過了中央紅軍,由於徐向前的天才指揮,張國燾的名聲一時間蓋過毛澤東。這隻要列舉一下兩軍的戰例就能說明問題:

1931年11月至12月,紅四方面軍發動黃安戰役,共殲敵15000餘人,俘敵師長趙冠英以下官兵近萬人,繳槍7000餘支、迫擊炮10餘門。

1932年1月中旬,紅四方面軍乘勝組織商(城)潢(川)戰役,用10個團的兵力,擊潰蔣介石嫡系部隊19個團,殲敵5000餘人,湯恩伯指揮的第二師遭到毀滅性打擊。戰後,湯恩伯被惱羞成怒的蔣介石撤職查辦。

1932年3月18日至5月8日,紅四方面軍大踏步地進擊皖西,發動蘇家埠戰役,共殲滅國民黨第七、十二、四十六、五十五、五十七師和警備一、二旅等30000餘人,其中俘虜皖西“剿共”總指揮厲式鼎以下官兵20000餘人,繳步槍12000餘支、機槍171挺、炮43門、電臺1部。

1932年6月中旬,紅四方面軍回師鄂豫邊,發起潢(川)光(山)戰役,僅用5天,就殲敵8個團,斃傷俘敵近萬人,繳槍7000餘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