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語氣很重,熊賜履和傑書都知道治河事艱役重,歷朝都視為極頭疼的大事,便不敢輕易介面。康熙勒韁緩緩走著,又嘆息道:“如今看來,最難得的不是將相之才。文治有你們幾個在朕身邊,管好吏治民政,百姓不生事就好;打仗嘛,懂陸戰的有圖海、周培公,趙良棟,蔡毓榮,懂水戰的有施琅、姚啟聖。可懂治河的呢?朕即位以來已換了四任河督,可是沒有一個成事的!唉……”
熊賜履苦笑道:“聖心如此仁慈,上蒼必定保佑,請主子不必過於焦慮。昨日邸報說,靳輔已經上路,且讓他試試看吧。”
傑書拍手嘆道:“人才還怕沒有?但會治河的人未必會作八股文。從童生秀才慢慢考到舉人,從州縣官再一步步升遷,待朝廷曉得他會治水,一千個裡也不定能找一個哩。”
康熙聽了,一笑說道:“好!說得好,所以朕並不專重科舉,留著納捐這條路,也算另開才路。明兒再下一道諭旨,著各省大員密訪人才。也不限於治河,凡懂得天文、地理、數術、曆法、音律、書畫、詩詞、機械的,凡有一技之長的,都要薦給有司養起來,做學問,做得好也可以出來做官。靳輔這人,不只是明珠薦過,李光地。陳夢雷二人也曾薦過,也許真能辦事。回京見了之後再說吧。”
提到李光地和陳夢雷,眾人誰也沒敢言聲。這二人都是康熙九年的進士,又是同鄉好友,如今卻翻了臉。當年,陳夢雷奉了皇上的密旨,打進平南王耿精忠處做內線,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