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誼向他道:“弟痴長吾兄三歲,大小女今已八齡,古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兄今已二十外了,婚姻一事,亦不可緩。”王恩道:“弟之此身,當日不知飄泊何所,蒙兄收留,已出望外,今在此得衣食豐足,可以讀書,就是萬幸了,何敢復何奢望,想及婚姻一事,託兄福庇,異日若稍有寸進,再做商議罷了。”
多誼也就不做聲,卻暗暗叫人打聽,替他尋親事,說成了一個老童生家的女兒,整二十歲。到了下定之日,才對王恩說知,王恩感恩不盡,道:“兄如此愛弟,雖是兄一片熱腸,但使弟何以克當?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願終身效銜結以報耳。”多誼笑道:“丈夫處在世間,於陌路之人施恩,猶不望報,何況你我朋友之間,些須微情,怎麼講報答的話?兄不但輕弟,亦自輕了。”王恩不敢復言,唯心中感愧而已。多誼就將書室收拾,做了他的洞房,到了吉期,娶過門來,一應供給,皆出自多誼,是不用說的了,後氏時常請薄氏到後邊吃茶飯,閒談說笑,如嫡親妯娌一般的。那薄氏心地聰明,齒牙伶俐,【世間聰明伶俐人無有不薄,倒是老實人還有些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