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站在那裡,冷眼旁觀或不屑參與等。我只能這樣回答你這個問題:觀眾有權獲得多渠道的資訊,至於真相如何,還是讓觀眾自己來判斷吧!
第三者視角
記者:鳳凰的定位是華人視角,第三者視角,作為一個記者,你的腦中經常會浮現這樣一個概念嗎?
閭丘露薇:會會,我在寫稿子的時候會這麼想。華人視角,第三者視角,我想鳳凰的這個定位很新,觀眾是全球的,而不是侷限在某一個城市。CNN就是這樣,還有BBCworld,本土的BBC和BBCworld是完全不一樣的,英國本土的BBC只做本土的社會新聞,但是BBCworld肯定全部都是國際新聞。不管是一個採訪也好,一個記者會也好,透露出來的資訊不只是一個點,會有很多東西。而我的新聞裡面最多隻能包括一點或者兩點,這樣我就必須從這些資訊中挑選最重要的。比如我在北京,每次做的節目不能只做給北京的觀眾看,我一直相信,新聞給北京觀眾看的這種寫法和給全球看的這種寫法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說北京的交通,對於北京的市民來說,他們會關心哪條路,哪一個時間段,哪一個具體的措施,對他們日常出行有影響。而我們來做不會去看某一個點,會做北京的全貌,北京整體的交通,可能在北京市民看來太宏觀了,但在北京以外的人看起來就會對北京的交通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就是這樣一個區別。
記者:鳳凰新聞的優勢在哪裡?
閭丘露薇:我現在還是覺得,鳳凰的很多東西,比如說鳳凰新聞的形式等等,大家都在copy她,再怎麼copy,但是人是不能copy的。比方說,我們一樣出去做領導人的新聞,抄襲我的長度,模仿我的風格,或者說一起去堵吧,但是最後寫出來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這一點當然和記者本身有關係,當然也和審稿有關係,至少,在這一點上鳳凰還是有優勢的。
最典型的比如說非典,非典的時候我在北京待了一個月,做非典真的很難,不像是做伊拉克戰爭,因為我們是獨家,做起來相對容易一些。非典因為內地很多電視臺在做,我們要做就要做得有一些特色。那個時候每天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播有關非典的專題節目,做了大概有一個月,那我就要找報道角度。我記得我那時每天負責十分鐘,是關於北京的市政府在做些什麼,我每天得到市政府去耗著,但是又不能做得跟會議新聞一樣,每天一定要找一個新鮮的點出來,這一點就要看能不能看問題比別人快一點。比方說,我們可能在別人還在想醫院和醫生在如何抗非典的時候,我們已經是最早把注意力放在老百姓回去過他們的正常生活了,那時候我們就去找心理醫生,找那些在非典時期還在正常營業的餐廳。
記者:那你說這種優勢是純粹的人的素質還是鳳凰文化的原因?
閭丘露薇:我想個人的原因應該是和公司分不開的,如果個人的風格與公司不符合的話,可能寫了一兩條就會給斃掉,也沒有辦法繼續寫下去。這種思維超前性還是公司給你一種空間讓你去發揮。
一個好記者不一定要去採訪驚天動地的大事
記者:作為一個資深記者,你覺得做記者必須具有的素質是什麼?
閭丘露薇:新聞的敏感度很重要,必須要知道那麼多的機會里面我應該抓住哪一個而放棄其他的。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派一些比較沒有經驗的記者去前線,他會打電話回來說,這裡有件什麼事情,那裡有什麼事情,我到底去做哪一件呢?但是在後方的人即使再有經驗的話也很難去判斷和取捨資訊,我覺得只能靠第一線的記者,靠他的直覺來決定。
對什麼人問什麼問題,這也是對記者的一個很高的要求。在問問題之前我就會想今天只有一個機會,我要問什麼,這個是很動腦筋的,要判斷他會不會講空話,或者說我問的問題適不適合他回答。在採訪中還必須學會好的提問技巧。當然這本身也與記者對於問題的瞭解程度有關,提問越細,往往表明對問題了解得越明白。
。。
閭丘露薇(4)
我想一個好記者,不一定要去採訪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使是生活當中的瑣碎小事,如果能夠用獨特和深入的眼光去看,去報道的話,就是一個好記者。作為一個記者,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對工作的熱誠,這樣才能夠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採訪。採訪一個政要和採訪一個百姓是一樣的,關鍵還是到底是不是一個好記者。
我們一直也強調記者和攝影師之間相互的配合。電視是一個團隊的工作,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