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一關。比如說印尼海嘯那次,公司已經派人去泰國,但是又打電話叫我去印尼,那時候沒有好的技術人員,而且路也封了,即使趕到現場,新聞的效果和時效性可能也不好了,於是轉道香港就去接泰國的同事,但是到了香港就後悔了,因為作為一個記者,這種親臨一線的機會是不能夠失去的,於是馬上改去印尼。之後開始想辦法利用各種資源關係進去,後來透過香港紅十字會的幫助我們完成了現場採訪。雖然困難很多,但是我個人認為,只要你想去做總會有一些辦法的,就看你的決心夠不夠堅決。

記者:說到記者的專業和敬業,你已經歷了多次戰地採訪,在戰爭現場有沒有害怕過?

閭丘露薇:沒有。我跟我的攝影師說:害怕會打亂陣腳,一點好處也沒有,不要害怕,有了事,害怕也沒有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我都沒有害怕過,只是提醒自己小心一點。到採訪現場後,腦子裡不停地在想下一步幹什麼、衛星傳輸是幾點、有沒有故事交差等,沒時間去害怕。

有一次比較危險,流彈飛來飛去,當然我們是憑藉自己的直覺或擁有的基本常識來看,我們知道怎樣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其實每一次爆炸的時候,也是我們進行工作的時候,尤其是我的攝影師,他一聽到爆炸聲,即使在半夜,也會爬起來,馬上衝到露臺上拍攝,我不知道他怎麼想,但是給我的感覺是他很鎮定,同時也感染了我,其實我不用陪著他,但是我會陪他,因為支援是最重要的。

做記者的感覺太棒了!

記者:你在伊拉克巴格達那樣的情況下,有沒有做過最壞的打算,最危險的時候想什麼?最危險的情況下有沒有想過家人孩子?

閭丘露薇:危險的時候是在工作狀態下,所以不會想這些事情。

我記得去阿富汗採訪前,送女兒去上學,一種很複雜的感情,我什麼都不怕,就是擔心如果我發生什麼意外的話,我的女兒怎麼辦?等我上了飛機早上的這種傷感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穿上防彈衣,忽然有了一種悲壯的感覺。做記者的感覺太棒了!在前線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作為一個記者,我首先想到這是我的職業,這是我的職責,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有大事發生的時候,作為一個記者,可能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可以目睹這樣一個事件的發展,這是其他職業所做不到的。

記者,各個場合都可能要去,包括戰場。對我自己來說,我拿了這份工資,我做了這份工作,我的做人原則,就一定要盡我的力把它做到最好,並不是說為了滿足我的什麼崇高的理想,沒有,這是一個人的起碼道德。我所聽到的,別人都是說,你真是太勇敢了。我不否認,但是我知道,如果只是讓別人看到我的勇氣,而不是我所做的新聞本身的內容和影響力,我想我不能夠算是成功。

記者:在伊拉克採訪時,透過電視畫面你怎麼把握自己的立場和角度?

閭丘露薇:我覺得我應該把一個事實很原本地告訴大家,不加任何我自己的評論,這樣的新聞才更加真實。當然,要做到完全的客觀不太現實,但我儘量做到接近。一個鏡頭的角度不同,或者說話語句的前後次序不同,給大家的感受就會不同。我一直這樣提醒自己,因此,無論內心如何悲傷,我還是儘量不把自己融進去。〃

。 想看書來

閭丘露薇(3)

記者:在網上聊天時你曾經告訴大家要學會懷疑媒體,作為媒體人士,這種表達是很珍貴的,你是不是發現了新聞工作不可克服的侷限性?也就是,你有時候不可能告訴觀眾完全的真相?

閭丘露薇:是啊,特別是針對這場戰爭而言,作為記者我很敬業地報道,我很尊重事實,沒有添油加醋,但是我要提醒大家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作為一個記者,這種侷限是沒有辦法的,如果是一件小事,你還有可能把它講得很透徹,而大事幾乎沒有講述真相的可能性,不是一個媒體沒有這種能力,而是可能所有的媒體都沒有這種能力。

記者:您認為在對伊戰的報道中,媒體到底存不存在被人利用,從而誤導觀眾的情況?影象與真相的關係是什麼?

閭丘露薇:伊戰報道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薩達姆銅像被推倒拉下來的那一瞬間,在鏡頭上看到很多人在歡呼、在慶祝,但你要知道,鏡頭對準在不同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去過那裡,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廣場,那批人加起來也就兩三百人,但從鏡頭裡看到的卻是一個很大的空間。一些當時在場的美國記者說:觀眾只看到了歡呼的人群,但沒看到背後還有很多